鴨跖草

鴨跖草
    別名

    鴨跖草別名

    竹雞草、竹葉菜、鴨腳草、鵝兒菜
    主治

    鴨跖草主治

    感冒,高燒不退,喉嚨腫痛,水腫,尿量少。
    功效與作用

    鴨跖草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抗菌,抗內毒素,鎮痛。
    用途分類

    鴨跖草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鴨跖草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新鮮則60~90克,煎湯;或搗成汁。外用:搗爛敷於患部;或搗成汁滴在喉嚨處。
    禁忌

    鴨跖草使用禁忌

    屬涼寒草藥,脾胃虛寒者慎用,用量宜少。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鴨跖草的基原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之乾燥地上部分。

    鴨跖草的拉丁生藥名

    Commelinae Herba

    鴨跖草的英文名

    Commelina Communis

    鴨跖草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淡,性寒,歸肺經,歸胃經,歸膀胱經

    鴨跖草的化學成分

    花瓣含黃色色素鴨跖草黃酮苷、β-植固醇、鴨跖藍素、鴨跖黃酮苷。

    鴨跖草的性狀

    一年生草本。莖呈圓柱形,節處常生根,表皮呈綠色或暗紫色,具有縱皺紋。葉為互生,呈披針狀帶肉質。花為總狀花序,呈深藍色。蒴果則為橢圓形狀。微弱氣味,味道淡。

    鴨跖草的藥用部位

    乾燥地上部分。

    鴨跖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收,晒乾後去除雜質,洗淨後切段再晒乾。

    鴨跖草的產地

    生於田野間。分布於全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