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

苦木
    別名

    苦木別名

    黄楝瓣樹、狗膽木、苦木霜、熊膽樹、黃楝樹
    主治

    苦木主治

    感冒,喉嚨腫痛,濕熱瀉痢(腹瀉),濕疹,蛇蟲咬傷。
    功效與作用

    苦木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怯濕,抗癌,增加胃腸血流量。
    用途分類

    苦木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苦木用法與用量

    內服:6~15克,煎湯;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磨後敷於患部或浸酒。
    禁忌

    苦木使用禁忌

    具小毒,內服不宜過量。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苦木的基原

    苦木科(Simarubaceae)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之乾燥枝和葉。

    苦木的拉丁生藥名

    Picrasmae Ramulus Et Folium。

    苦木的英文名

    Indian Quassiawood Twing and Leaf

    苦木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經,歸大腸經

    苦木的化學成分

    苦木鹼A-I,苦木西鹼C-E,苦木內酯A-M、苦木酮、甲基苦木酮。

    苦木的性狀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皮具苦味,平滑呈紫棕色上有灰色斑纹。葉為羽狀複葉互生,易脫落,花為聚繖花序腋生,花梗長,黃綠色花具柔毛。枝呈長短不一的圓柱型,表面灰綠色,具細小的縱紋和點狀皮孔。質脆易斷,氣些微,味極苦。

    苦木的藥用部位

    乾燥枝葉。

    苦木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後乾燥。

    苦木的產地

    生於海拔1400~3200公尺的樹木中。分布於遼寧、河北、山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海南、四川、西藏、台灣。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