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蟾酥
    別名

    蟾酥別名

    蛤蟆酥、蛤蟆漿、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癩蛤蟆漿
    主治

    蟾酥主治

    癰疽疔毒,喉嚨腫痛,中暑神昏,腹痛吐瀉。
    功效與作用

    蟾酥功效與作用

    解毒止痛,開竅醒神,強心,增加冠脈血流量,保護缺血性心肌,抗休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腫瘤、抗發炎、抗病原微生物,興奮胃腸平滑肌。
    用途分類

    蟾酥用途分類

    開竅藥
    用法與用量

    蟾酥用法與用量

    內服:0.015~0.03克,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研磨成末調敷於患部;或攙膏藥內貼患部。
    禁忌

    蟾酥使用禁忌

    具毒性,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具毒性,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蟾酥的中藥方劑

    立馬回疔丹六應丸

    蟾酥的基原

    蟾蜍科(Bufonidae)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之乾燥分泌物。

    蟾酥的拉丁生藥名

    Bufonis Venenum

    蟾酥的英文名

    Dried Toads Venom

    蟾酥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有毒,歸心經

    蟾酥的化學成分

    強心苷化合物(cardenolide)、毛地黃毒苷元(digoxin)、沙門苷元等;亦含吲哚類生物鹼、固醇類、腎上腺素及多種胺基酸。

    蟾酥的性狀

    紫黑色或黃褐色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斷面有膠質光澤,氣微腥,味麻辣。薄片狀者為「片酥」,圓餅狀者為「餅酥」,橡棋子狀者為「棋子酥」。

    蟾酥的藥用部位

    乾燥分泌物。

    蟾酥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捕得蟾蜍後洗淨,擠取耳後腺及皮膚腺白色漿液,晒乾。

    蟾酥的產地

    棲熄於泥土中、石頭下、草叢中,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