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蟲

虻蟲
    別名

    虻蟲別名

    蜚虻、牛虻、瞎蠓、綠頭猛鑽、牛蒼蠅、瞎虻蟲、瞎螞蜂、牛蠅子、瞎眼蠓、?蟲
    主治

    虻蟲主治

    瘀血,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產後惡露不盡(女性生產後自子宮脫落的排泄物),跌打傷痛,喉嚨麻痺。
    功效與作用

    虻蟲功效與作用

    逐瘀消癥,破血通經,抗發炎,鎮痛。
    用途分類

    虻蟲用途分類

    活血祛瘀藥(破血消癥藥)
    用法與用量

    虻蟲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克,煎湯;或0.3~0.6克,研磨成粉末後吞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磨成末敷於患部。
    禁忌

    虻蟲使用禁忌

    性涼,氣血虛者、女性正值生理期期間皆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虻蟲的中藥方劑

    大黃蟅蟲丸抵當湯

    虻蟲的基原

    虻科(Tabanidae)動物華虻Tabanux mandarinus Schiner和雙斑黃虻(複帶虻)Atylotus bivittateinus Takahasi等多種昆蟲之乾燥雌蟲體。

    虻蟲的拉丁生藥名

    Arylotus Seu Tabanus

    虻蟲的英文名

    Gadfly

    虻蟲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涼,歸肝經

    虻蟲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胺基酸、膽固醇、無機元素。

    虻蟲的性狀

    1. 華虻:長橢圓形,長1.3~1.7公分,寬5~10毫米。頭、胸部黑褐色,翅長超過尾部,胸部下面灰色突出,有5條明顯黑灰縱帶,足3對。腹部棕黃色帶白斑,有6個體節。氣臭,味苦、鹹。
    2. 雙斑黃虻:黃綠色,眼大型,中央有1條細橫的黑色帶;翅透明,翅脈黃色;腹部暗灰黃色,有較多的金黃色毛茸及少數黑色毛茸。

    虻蟲的藥用部位

    乾燥雌蟲體。

    虻蟲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捕捉,用沸水燙過,洗淨晒乾。

    虻蟲的產地

    喜陽光,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