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蜈蚣
    別名

    蜈蚣別名

    天龍、百腳、百足蟲、天虫、吳公、千足蟲
    主治

    蜈蚣主治

    臍風撮口,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瘰癧(頸部淋巴結結核),蛇癥瘡甲,破傷風,半身不遂。
    功效與作用

    蜈蚣功效與作用

    善走能散,殺蟲,墮胎,袪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抗腫瘤,抗發炎,抗衰老。
    用途分類

    蜈蚣用途分類

    平肝熄風藥(熄風止痙藥)
    用法與用量

    蜈蚣用法與用量

    內服:3~5克,煎服;或製成丸、散劑。
    本草備要:赤足黑頭者火炙,去頭足尾甲,將荷葉火煨用,或酒炙。
    禁忌

    蜈蚣使用禁忌

    具毒性,用量不宜過大。血虛生風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蜈蚣的中藥方劑

    黑虎丹立馬回疔丹撮風散止痙散神仙化痞膏

    蜈蚣的基原

    蜈蚣科(Scolopendridae)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或多棘巨蜈蚣S. subspinipes mutidens (Newport) 之乾燥體。

    蜈蚣的拉丁生藥名

    Scolopendra

    蜈蚣的英文名

    Centipede

    蜈蚣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

    蜈蚣的化學成分

    脂肪酸、蛋白質、胺基酸。

    蜈蚣的性狀

    扁平長條形,頭部暗紅或紅褐色,背板棕綠或墨綠色,腹部淡黃或棕黃色。氣微腥,有特殊刺鼻臭氣,味辛、微鹹。

    蜈蚣的藥用部位

    乾燥體。

    蜈蚣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夏季捕捉,頭尾兩端插入兩端已削尖的竹片,繃直後晒乾,或用沸水燙過後晒乾或烘乾。
    2. 儲藏: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蜈蚣的產地

    棲居於潮濕陰暗處。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