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別名

    川楝子別名

    金鈴子、楝子、楝樹果、川楝樹子、川楝實、川檁子、檁實、練實、仁棗、苦檁子川檁
    主治

    川楝子主治

    肝區疼痛,脅痛(肝膽病變疾病),疝痛,熱性腹痛,蟲積腹痛。
    功效與作用

    川楝子功效與作用

    驅蟲,行氣,止痛,利尿,清肝火,收斂,抑菌。
    用途分類

    川楝子用途分類

    理氣藥
    用法與用量

    川楝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4.5~11.5克,煎湯。
    禁忌

    川楝子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川楝子的中藥方劑

    橘核丸鎮肝熄風湯黑錫丹天台烏藥散金鈴子散一貫煎

    川楝子的基原

    楝科(Meliaceae)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old et Zucc.之乾燥成熟果實。

    川楝子的拉丁生藥名

    Toosendan Fructus

    川楝子的英文名

    Sichuan Chinaberry Fruit

    川楝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經,歸小腸經,歸膀胱經

    川楝子的化學成分

    川楝素(Toosendanin)。

    川楝子的性狀

    核果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2~3.2公分。表面金黃色~棕黃色,具多數黃棕色或黑棕色小點。果肉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種子黑棕色長圓形,富油質。氣特異,味酸、苦。粉末黃棕色。

    川楝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實。

    川楝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去除雜質後乾燥。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蟲蛀。

    川楝子的產地

    生於平原、丘陵或栽培。分布於陝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雲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