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

大腹皮
    別名

    大腹皮別名

    大腹檳榔、檳榔衣、大腹絨
    主治

    大腹皮主治

    脘腹痞脹,水腫腳氣(足癬,香港腳),小便不利(不順暢),霍亂泄瀉,腸胃不和,婦人胎氣,惡阻脹悶。
    功效與作用

    大腹皮功效與作用

    下氣,行水,止瀉,寬胸,整腸,健脾胃,消腫。
    用途分類

    大腹皮用途分類

    理氣藥、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
    用法與用量

    大腹皮用法與用量

    內服:4.5~11.5克,煎湯;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本草備要:皮酒洗,黑豆湯再洗,煨用。
    禁忌

    大腹皮使用禁忌

    虛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大腹皮的中藥方劑

    分消湯實脾飲藿香正氣散五皮飲導水茯苓湯疏鑿飲子

    大腹皮的基原

    棕櫚科(Palmae)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之乾燥成熟果皮。

    大腹皮的拉丁生藥名

    Arecae Pericarpium

    大腹皮的英文名

    Areca Peel

    大腹皮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微溫,歸脾經,歸胃經,歸大腸經,歸小腸經

    大腹皮的化學成分

    檳榔鹼(Arecoline)。

    大腹皮的性狀

    1. 子似檳榔,腹大形扁。
    2. 橢圓形瓢狀,長5~6.5公分,寬3公分,厚0.8~1公分。外部黃白~灰黃色,內壁褐或深棕色。無臭,味淡。粉末灰黃色。

    大腹皮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皮。

    大腹皮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冬季至次春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乾燥,縱剖成兩瓣,剝取果皮,稱「大腹皮」;春末至秋初採收成熟果實,煮後乾燥,剝取果皮,打鬆後晒乾,稱「大腹毛」。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

    大腹皮的產地

    生於熱帶地區。栽培於海南、雲南、台灣。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