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

牛黃
    別名

    牛黃別名

    天然牛黃、丑寶、天然牛黃、犀黃
    主治

    牛黃主治

    中風入臟,驚蕑口噤,小兒百病,發痘墮胎,喉嚨腫痛,癲癇發狂。
    功效與作用

    牛黃功效與作用

    清心解熱,利痰涼驚,通竅辟邪,解毒,鎮靜,鎮痛,抗驚厥,強心,抗發炎。
    用途分類

    牛黃用途分類

    平肝熄風藥(熄風止痙藥)
    用法與用量

    牛黃用法與用量

    內服:0.15~0.3克,一般入丸、散劑。
    禁忌

    牛黃使用禁忌

    脾虛便溏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牛黃的中藥方劑

    黑虎丹八寶丹六應丸犀黃丸回生再造丸大活絡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

    牛黃的基原

    牛科(Bovidae)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之乾燥膽結石。

    牛黃的拉丁生藥名

    Bovis Calculus

    牛黃的英文名

    Oriental Bezoar

    牛黃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甘,性涼,歸心經,歸肝經

    牛黃的化學成分

    膽紅素(Bilirubin)。

    牛黃的性狀

    1. 牛有黃,必多吼喚,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迫喝即墮水,名生黃,如雞子黃大,重疊可揭,輕虛氣香者良,殺死角中得者,名角黃,心中者名心黃,肝膽中者名肝膽黃,成塊成粒總不及生者,但磨指甲上透指甲者為真。
    2. 蛋黃:金黃色或棕黃色卵形、不規則球形、方圓形或三角形,直徑0.6~3.3公分,有的掛有1層黑色光亮薄膜,習稱「烏金衣」。斷面黃色。氣清香,味先苦而後微甜,入口有清涼感,嚼之不黏牙,其水液可使指甲染黃,習稱「掛甲」。
    3. 管黃:紅棕色或棕褐色管狀,長約3公分,直徑1~1.5公分。
    4. 粉末黃棕色小顆粒或不規則團塊。

    牛黃的藥用部位

    乾燥膽結石。

    牛黃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宰牛時,如發現有牛黃,即濾去膽汁,取出牛黃,去除外部薄膜將之陰乾。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處,遮光、防潮、防壓之密蓋容器保存。

    牛黃的產地

    飼養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