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

馬鞭草
    別名

    馬鞭草別名

    燕尾草、馬鞭梢、蜻蜓草、龍芽草、退血草、白馬鞭
    主治

    馬鞭草主治

    氣血癥瘕,癰瘡陰腫,經痛,經閉(連續停經3個月以上),水腫,熱淋。
    功效與作用

    馬鞭草功效與作用

    破血通經,殺蟲消脹,截瘧,解毒,利水消腫。
    用途分類

    馬鞭草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活血祛瘀藥(活血調經藥)
    用法與用量

    馬鞭草用法與用量

    內服:5~30克,煎湯服。外用:適量。
    禁忌

    馬鞭草使用禁忌

    氣血虛、胃氣弱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馬鞭草的基原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之乾燥地上部分。

    馬鞭草的拉丁生藥名

    Verbenae Herba

    馬鞭草的英文名

    European Verbena

    馬鞭草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涼,歸肝經,歸脾經

    馬鞭草的化學成分

    馬鞭草苷(Verbenalin)。

    馬鞭草的性狀

    1. 墟陌甚多,方莖葉似益母,對生,夏秋開細紫花,穗如車前,草類蓬蒿而細,根白而小,用苗葉。
    2. 莖灰綠色~黃綠色方柱形。葉對生,綠褐色葉片三深裂,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細長,有小花多數。氣微,味微苦。粉末綠褐色。

    馬鞭草的藥用部位

    乾燥地上部分。

    馬鞭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6~8月花開時割取,去淨雜質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馬鞭草的產地

    生於路旁、田野、山坡、溪旁或村落附近。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