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

艾葉
    別名

    艾葉別名

    蘄艾、祁艾、大艾葉、艾蒿、五月艾
    主治

    艾葉主治

    胎動不安,虛寒腹痛,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月經過多,瘡瘍疥癬,直腸出血,久痢,霍亂轉筋,皮膚瘙癢。
    功效與作用

    艾葉功效與作用

    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散寒除濕鎮痛,健胃,抗菌,平喘,鎮咳,抗過敏。
    用途分類

    艾葉用途分類

    理血藥(止血)、止血藥(溫經止血藥)
    用法與用量

    艾葉用法與用量

    內服:3~10克。外用適量,灸療,或煎湯薰洗。
    本草備要:陳者良,揉搗如棉謂之熟艾,灸火用,婦人丸散,醋煮搗餅,再為末用。煎服宜鮮者。
    禁忌

    艾葉使用禁忌

    陰虛血熱者及宿有失血病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艾葉的中藥方劑

    保產無憂方先期湯坎離砂芎歸膠艾湯柏葉湯四生丸烏雞白鳳丸

    艾葉的基原

    菊科(Compositae)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H.Lév. et Vaniot之乾燥葉。

    艾葉的拉丁生藥名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艾葉的英文名

    Argy Wormwood Leaf

    艾葉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苦,性溫,歸肝經,歸脾經,歸腎經

    艾葉的化學成分

    β-谷固醇(β-Sitosterol)。

    艾葉的性狀

    卵狀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柔毛;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氣清香,味苦。粉末綠褐色。

    艾葉的藥用部位

    乾燥葉。

    艾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季花未開時採摘,去除雜質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艾葉的產地

    生於荒地、林緣;亦有栽培。分布於華北、華東、西南、陝西、甘肅。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