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甘遂
    別名
    別名
    貓兒眼、腫手花、頭痛花、甘藳
    主治
    主治
    大腹脹滿,瘕疝積聚,留飲宿食,痰迷癲癇,胸水,腹水(腹部累積過多體液),二便不利。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瀉腎經,瀉水逐飲,消腫散結,抗生育,抑制免疫,增加腸蠕動,利尿,引產。以攻決為用,為下水之聖藥。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瀉下藥(峻下逐水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0.5~1.5克,炮炙後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本草備要:麵裹煨熟用。
    禁忌
    禁忌
    氣虛、陰傷、脾胃衰弱者禁用。反甘草。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基原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S.L.Liou ex S.B.Ho之乾燥塊根。
    拉丁生藥名
    Kansui Radix
    英文名
    Kansui Root
    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有毒,歸肺經,歸腎經,歸大腸經
    化學成分
    甘遂醇(Kanziol)。
    性狀
    1. 皮赤肉白,根作連珠,重實者良。
    2. 肥厚者長紡錘形或長橢圓形,中間常縊縮呈連珠狀,長2~10公分,直徑0.6~1.5公分,表面黃白色。細長者棒狀,直徑3~5毫米,紅棕色栓皮大部未除去,斷面淡黃色(外圈類白色)。氣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粉末黃白色。
    藥用部位
    乾燥塊根。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撞去外皮,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蟲蛀。本品有毒,應小心保存。
    產地
    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分布於山西、山東、陝西、河南、寧夏、甘肅。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