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菟絲子
    別名

    菟絲子別名

    吐絲子、黃藤子
    主治

    菟絲子主治

    五勞七傷,精寒淋瀝,口苦燥渴,腰、膝部痠痛,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小便頻數,腎虛胎動,眩暈耳鳴,眼花。
    功效與作用

    菟絲子功效與作用

    強陰益精,溫而不燥,不助相火,袪風明目,補衛氣,助筋脈,益氣力,肥健人,補腎益精,止瀉,固胎,促進造血,增強免疫,抗肝損害。
    用途分類

    菟絲子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陽藥)
    用法與用量

    菟絲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6~12克。
    本草備要:得酒良,淘去泥沙,酒浸一宿,曝乾搗末。
    禁忌

    菟絲子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陽強不萎及大便燥結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菟絲子的中藥方劑

    斑龍丸保產無憂方茯菟丹秘精丸茯菟丸鞏堤丸補腎強身片毓麟珠菟絲子丸無比山藥丸全鹿丸壽胎丸七寶美髯丹右歸丸固真丸固脬丸脾腎雙補丸五子補腎丸補腎養血湯首烏延壽丹

    菟絲子的基原

    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南方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之乾燥成熟種子。

    菟絲子的拉丁生藥名

    Cuscutae Semen

    菟絲子的英文名

    Chinese Dodder Seed

    菟絲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甘,性平,歸肝經,歸腎經,歸脾經

    菟絲子的化學成分

    金絲桃苷(Hyperoside)。

    菟絲子的性狀

    1. 無根蔓延草上,子黃如黍粒。
    2. 灰棕色或黃棕色近球形或卵形,直徑1~1.5毫米;種臍近圓形,用沸水浸泡表面有黏性物,胚(吐絲)黃白色細長捲旋狀。無臭,味微苦、澀。粉末黃褐色或深褐色。

    菟絲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菟絲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連寄主一起割下,晒乾,取出種子並去除雜質。
    2. 儲藏:放置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並防潮、防蛀。

    菟絲子的產地

    生於山坡路旁、田邊、荒地及灌木叢中,多寄生於豆科、菊科、藜科植物上,尤以大豆上為常見。主產於遼寧、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