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菟絲子
    別名
    別名
    吐絲子、黃藤子
    主治
    主治
    五勞七傷,精寒淋瀝,口苦燥渴,腰、膝部痠痛,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小便頻數,腎虛胎動,眩暈耳鳴,眼花。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強陰益精,溫而不燥,不助相火,袪風明目,補衛氣,助筋脈,益氣力,肥健人,補腎益精,止瀉,固胎,促進造血,增強免疫,抗肝損害。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陽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6~12克。
    本草備要:得酒良,淘去泥沙,酒浸一宿,曝乾搗末。
    禁忌
    禁忌
    陰虛火旺、陽強不萎及大便燥結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基原
    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南方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之乾燥成熟種子。
    拉丁生藥名
    Cuscutae Semen
    英文名
    Chinese Dodder Seed
    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甘,性平,歸肝經,歸腎經,歸脾經
    化學成分
    金絲桃苷(Hyperoside)。
    性狀
    1. 無根蔓延草上,子黃如黍粒。
    2. 灰棕色或黃棕色近球形或卵形,直徑1~1.5毫米;種臍近圓形,用沸水浸泡表面有黏性物,胚(吐絲)黃白色細長捲旋狀。無臭,味微苦、澀。粉末黃褐色或深褐色。
    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種子成熟時連寄主一起割下,晒乾,取出種子並去除雜質。
    2. 儲藏:放置在陰涼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並防潮、防蛀。
    產地
    生於山坡路旁、田邊、荒地及灌木叢中,多寄生於豆科、菊科、藜科植物上,尤以大豆上為常見。主產於遼寧、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