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

犀牛角
    別名
    別名
    犀角、低密、烏犀角、香犀角、烏犀
    主治
    主治
    傷寒時疫,發黃發斑,吐血下血,畜血譫狂,痘瘡黑陷。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袪風利痰,辟邪解毒,消癰化膿,定驚明目。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涼血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2~8克,入湯劑,磨汁用;或入丸、散,剉細,紙裹納懷中,待熱搗之立碎。
    禁忌
    禁忌
    痘瘡氣虛無太熱者不宜用;傷寒陰證發躁,不宜誤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能消胎,孕婦禁用。
    基原
    犀科(Rhinocerotidae)動物非洲犀Rhinoceros bicornis Linnaeus或白犀R. simus Burchell等之角。
    拉丁生藥名
    Rhinoceri Asiatici Cornu
    英文名
    Rhinoceros Horn
    性味與歸經
    味酸,味鹹,性寒,歸心經,歸肝經
    化學成分
    角蛋白(Keratin)、磷酸鈣、碳酸鈣。
    性狀
    1. 烏而光潤者勝,角尖尤勝,現成器物,多被蒸煮,不堪入藥。
    2. 烏黑色稍彎曲圓錐形,下部灰褐色,底部周邊有馬牙狀鋸齒。氣微清香而不腥,味微鹹。
    藥用部位
    角。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狩獵時須先隱伏路旁,開槍射殺,或察其足跡出沒之路徑,在途中設陷阱以捕獲之,殺死後將犀角割下。依據《國際野生貿易公約》,禁止任何犀牛製品的交易。
    產地
    分布亞洲、非洲溫暖區。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