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杜仲
    別名

    杜仲別名

    絲連皮、扯絲皮、思仙、思仲、玉絲皮、絲棉皮
    主治

    杜仲主治

    腰、膝部酸痛,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墮胎,膝蓋骨疼痛,產後疾病,筋骨無力,胎動不安,高血壓症。
    功效與作用

    杜仲功效與作用

    潤肝燥,補肝腎,去濕利水,安胎,補虛勞,調護高血壓症狀,舒張血管,增強腎上腺皮質素,抗發炎,鎮痛,降壓。
    用途分類

    杜仲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陽藥)
    用法與用量

    杜仲用法與用量

    內服:6~15克。
    本草備要:去粗皮剉;或酥炙;酒炙;蜜炙;鹽水炒;薑汁炒;斷絲用。
    禁忌

    杜仲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對孕婦有益處,不可過量。
    方劑

    處方內有杜仲的中藥方劑

    補陰湯還少丹三痹湯調經丸止帶丸毓麟珠贊育丹菟絲子丸無比山藥丸全鹿丸壯筋養血湯安奠二天湯獨活寄生湯右歸丸大造丸右歸飲補腎養血湯大補元煎首烏延壽丹天麻鉤藤飲

    杜仲的基原

    杜仲科(Eucommiaceae)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之乾燥樹皮。

    杜仲的拉丁生藥名

    Eucommiae Cortex

    杜仲的英文名

    Eucommia Bark

    杜仲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溫,歸肝經,歸腎經

    杜仲的化學成分

    杜仲苷(Ulmoside)、松酯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

    杜仲的性狀

    1. 出漢中厚潤者良。
    2. 扁平板片狀,厚2~7毫米。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刮去粗皮者淡棕色;內表面紅紫色或紫褐色,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膠絲相連,可拉至1公分以上才斷。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感。粉末棕色。

    杜仲的藥用部位

    乾燥樹皮。

    杜仲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4~6月剝取,刮去粗皮,堆置至內皮呈紫褐色後晒乾。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蟲蛀。

    杜仲的產地

    生於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於四川、陝西、甘肅。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