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粳米
    別名

    粳米別名

    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白粳米
    主治

    粳米主治

    脾胃氣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瀉下痢疾(腹瀉)。
    功效與作用

    粳米功效與作用

    得天地中地之氣,和胃補中,除煩清熱,止渴,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氣多,性涼,尤能清熱。
    用途分類

    粳米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粳米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煎湯。
    禁忌

    粳米使用禁忌

    炒米湯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粳米的中藥方劑

    化斑湯竹葉石膏湯白虎湯瀉白散白虎加人參湯麥門冬湯桃花湯

    粳米的基原

    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稻(粳稻)Oryza sativa L.之去殼種仁。

    粳米的英文名

    Rice

    粳米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經,歸胃經

    粳米的化學成分

    澱粉。

    粳米的性狀

    半透明淺白色扁橢圓形,長3~4毫米,寬2~3毫米。氣微,味甘。

    粳米的藥用部位

    去殼種仁。

    粳米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穎果成熟時採收,脫下果實,晒乾,去除稻殼。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通風處,密蓋容器保存。

    粳米的產地

    水生或陸生。栽培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