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別名

    粟別名

    粟米、粱米、粢米、小米、秈粟、谷子、寒粟、白粱粟
    主治

    粟主治

    反胃嘔吐,胃熱消渴,泄瀉。
    功效與作用

    粟功效與作用

    養腎益氣,止霍亂,利小便。
    用途分類

    粟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粟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煎湯;或煮粥。外用:研末撤;或熬汁塗。
    禁忌

    粟使用禁忌

    胃冷者不宜多食。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對孕婦有益處,不可過量。

    粟的基原

    禾本科(Gramineae)植物粱Setaria italica (L.) Beauv.之乾燥種仁。

    粟的拉丁生藥名

    Setariae Italicae Semen

    粟的英文名

    Foxtail Millet Seed

    粟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鹹,性涼,歸脾經,歸腎經,歸胃經

    粟的化學成分

    脂肪、蛋白質、澱粉、糖類。

    粟的性狀

    1. 有青黃赤白黑諸色。陳者尤良。
    2. 紅黃色類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斷面白色粉性。味微甘。

    粟的藥用部位

    乾燥種仁。

    粟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及時收穫,脫粒後及時晾晒,乾燥。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乾燥容器保存,防蟲蛀。

    粟的產地

    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栽培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