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耆

紅耆
    別名
    紅耆別名
    紅芪、納窪善馬、真盤子、岩黃芪、黑耆、獨根
    主治
    紅耆主治
    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血便,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痺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功效與作用
    紅耆功效與作用
    固表止汗,補氣,利尿,托毒斂瘡。
    用途分類
    紅耆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紅耆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煎湯。益氣補中蜜炙用。
    禁忌
    紅耆使用禁忌
    尚不明,謹慎用藥。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紅耆的基原
    豆科(Leguminosae)植物多序岩黃耆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之乾燥根。
    紅耆的拉丁生藥名
    Hedysari Radix
    紅耆的英文名
    Hedysarum Root
    紅耆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微溫,歸肺經,歸脾經
    紅耆的化學成分
    黃酮類(Favonoid)、皂苷(Saponin)、有機酸(Organic acid)、木質素(Lignan)。
    紅耆的性狀
    紅棕色圓柱形,長10~50公分,直徑0.8~2公分。斷面皮部淡棕色,木質部淡黃棕色。氣微,味微甜。粉末黃棕色。
    紅耆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紅耆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採挖,去除鬚根和根頭後晒乾。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蟲蛀。
    紅耆的產地
    生於海拔2600公尺以下的山坡石縫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