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

刺五加
    別名

    刺五加別名

    刺楸樹根、刺拐棒、老虎鐐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主治

    刺五加主治

    脾腎陽虛,腰、膝部酸軟,體虛乏力,失眠,多夢,食慾不振,跌打損傷,腸風下血。
    功效與作用

    刺五加功效與作用

    活血,化瘀,益氣健脾,補腎安神,止咳,抗發炎,延緩衰老,抗疲勞,抗菌,降壓。
    用途分類

    刺五加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刺五加用法與用量

    內服:9~27克,煎湯;或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禁忌

    刺五加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不可過量。

    刺五加的基原

    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 Harms之乾燥根及根莖。

    刺五加的拉丁生藥名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 Radix Et Rhizoma

    刺五加的英文名

    Manyprickle Acathopanax Root

    刺五加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微苦,性溫,歸脾經,歸腎經,歸心經

    刺五加的化學成分

    刺五加苷(Elentheroside)。

    刺五加的性狀

    根莖灰棕色不規則圓柱形,直徑1.4~4.2公分。根圓柱形,直徑0.3~1.5公分。斷面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辛,稍苦。

    刺五加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及根莖。

    刺五加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人工栽培的分蘗株生長3~4年後採收,實生苗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採收。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或春季樹液流動前採收,去掉泥土,切成長30~40公分的段,晒乾後捆成小捆,或切成長5公分的小段晒乾。有的地區於夏、秋季挖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晒乾。
    2. 儲藏:置乾燥處。

    刺五加的產地

    生於山地林下及林緣。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