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

西洋參
    別名

    西洋參別名

    吧參、粉光參、花旗參、洋參、西洋人參、西參
    主治

    西洋參主治

    胃潰瘍,胃出血,胃寒,胃腸虛弱,氣虛透明痰飲,口燥咽乾,痰血,消渴。
    功效與作用

    西洋參功效與作用

    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益氣,補脾胃,補氣養陰,改善肺陰虛或氣陰,抗疲勞,抗休克,抗腫瘤,抗病毒。
    用途分類

    西洋參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西洋參用法與用量

    內服:3~12克,煎湯。
    禁忌

    西洋參使用禁忌

    中陽衰微、胃有寒濕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西洋參的基原

    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 L.之乾燥根。

    西洋參的拉丁生藥名

    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西洋參的英文名

    American Ginseng

    西洋參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微苦,性涼,歸心經,歸肺經,歸腎經

    西洋參的化學成分

    人參皂苷Rb1(Ginsenoside Rb1)。

    西洋參的性狀

    1. 淺黃褐色或黃白色長圓錐形、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2公分,直徑0.5~2公分。斷面淡黃色或粉白色。微具特異香氣,味微苦而甘。
    2. 原皮參(原皮西洋參):為野生品形體較小,粗如大拇指,表面土黃色,斷面黃白色;氣香味濃。栽培者,表面淡黃色,味較淡。
    3. 去皮參(粉光西洋參):為野生品形體較小,色白而光,氣香味濃。栽培者,皮色白,味淡。
    4. 粉末米黃色或淡黃白色。

    西洋參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西洋參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洗淨,按參體大小分開乾燥。乾燥適宜溫度為30~40℃,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以下,注意翻動及排潮。3週至1個月時間乾透。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密蓋容器保存,防蟲蛀、防走油。

    西洋參的產地

    原產於北美洲。栽培於東北、華北、陝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