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

黃耆
    別名
    黃耆別名
    黃芪、木耆、綿黃芪、王孫、箭芪
    主治
    黃耆主治
    痘症不起,陽虛無熱者宜之,陰虛火熱,瘡傷不癒,自汗,盜汗,慢性腎炎,小兒支氣管哮喘,慢性B型肝炎,病毒性心肌炎。
    功效與作用
    黃耆功效與作用
    生用:固表,利水,消腫,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補虛勞,增強免疫力。
    生血生肌,排膿內託,瘡癰聖藥,抗衰老,增強造血。
    用途分類
    黃耆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氣藥)
    用法與用量
    黃耆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水煎服。
    本草備要:入補中藥,搥扁蜜炙,達表生用。
    禁忌
    黃耆使用禁忌
    胸腹氣悶,胃有積滯,肝氣不和多怒,上焦熱甚,下焦極寒,不宜以黃耆進補。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黃耆的基原
    豆科(Leguminosae)植物蒙古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P.K.Hsiao或膜莢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之乾燥根。
    黃耆的拉丁生藥名
    Astragali Radix
    黃耆的英文名
    Astragalus Root
    黃耆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微溫,歸肺經,歸脾經
    黃耆的化學成分
    黃耆甲苷(Astragaloside IV)。
    黃耆的性狀
    1. 皮黃肉白堅實者良。
    2. 灰黃色或淡棕褐色圓柱形,長10~90公分,直徑1~3.5公分。斷面粉性,皮部黃白色,木質部淡黃色,有菊花心。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粉末淡黃色。
    黃耆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黃耆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野生黃芪春、秋季均可採挖,除淨泥土及鬚根,切去根頭,晒至七八成乾。栽培黃芪應3年以後採收。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蟲蛀。
    黃耆的產地
    蒙古黃芪生於向陽草地及山坡;膜莢黃芪生於林緣、灌叢、林間草地及疏林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