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鹿茸
    別名

    鹿茸別名

    花鹿茸、黃毛茸、馬鹿茸、斑龍珠
    主治

    鹿茸主治

    男子陽痿,虛勞精研,腰、膝部痿弱,眩暈,滑精,精神倦乏,神經衰弱,女子子宮虛冷,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腰腎虛冷,四肢酸痛,頭眩眼黑,一切虛損勞傷。
    功效與作用

    鹿茸功效與作用

    生精補髓,益血助陽,強筋骨,壯腎陽,調衝任,托瘡毒,保肝,抗衰老,抗氧化,增加免疫,抗發炎,增強性腺。
    用途分類

    鹿茸用途分類

    補益藥(補陽藥、補血藥)
    用法與用量

    鹿茸用法與用量

    內服:1~2克。
    本草備要:酥塗微炙用,或酒炙,不可嗅之有蟲,恐入鼻顙。
    禁忌

    鹿茸使用禁忌

    惟脈沉細,相火衰者宜之。陽氣虛陰火燥的人,不得驟服大劑量;補陽,腎虛有火、痰熱、胃火者,皆不宜。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鹿茸的中藥方劑

    菟絲子丸

    鹿茸的基原

    鹿科(Cervidae)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同屬近緣雄鹿未骨化之乾燥幼角。

    鹿茸的拉丁生藥名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鹿茸的英文名

    Hairy Antler Pilose Antler

    鹿茸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鹹,性溫,歸腎經,歸肝經

    鹿茸的化學成分

    胺基酸。

    鹿茸的性狀

    1. 鹿角初生,長二三寸,分岐如鞍,紅如瑪瑙,破之如朽木者良。
    2. 紅色密被黃色細毛茸圓柱狀分枝。體輕,氣微腥,味微鹹。

    鹿茸的藥用部位

    未骨化之乾燥幼角。

    鹿茸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鋸取,加工後陰乾或烘乾。
    2. 儲藏:置陰涼通風乾燥處,密蓋箱中保存,防蟲蛀。

    鹿茸的產地

    群棲於山地、草原及林緣,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現多為人工飼養。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