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

川烏
    別名

    川烏別名

    川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
    主治

    川烏主治

    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臟、腹部冷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功效與作用

    川烏功效與作用

    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抗發炎,降血糖,抗癌,強心,局部麻醉。
    用途分類

    川烏用途分類

    溫裏藥、祛風濕藥(祛風濕散寒藥)
    用法與用量

    川烏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克,一般炮製後用,宜先煎,久煎。
    禁忌

    川烏使用禁忌

    陰虛陽盛,熱證疼痛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川烏的中藥方劑

    香芎散陽和解凝膏三生飲烏頭湯黑退消神仙化痞膏小活絡丹

    川烏的基原

    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之乾燥主根。

    川烏的拉丁生藥名

    Aconiti Radix

    川烏的英文名

    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川烏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苦,性熱,有大毒,歸心經,歸肝經,歸腎經,歸脾經

    川烏的化學成分

    烏頭鹼(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新烏頭鹼(Mesaconitine)。

    川烏的性狀

    塊根灰棕色長圓錐形,長2~7.5公分,直徑1.5~3公分。斷面粉性灰白色。氣微,味帶辛辣而麻舌。粉末灰黃色。

    川烏的藥用部位

    乾燥主根。

    川烏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去除子根、鬚根及泥沙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蟲蛀。毒性大,應小心保管貯藏。

    川烏的產地

    生於山地、丘陵地、林緣。分布於遼寧、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廣西、四川。大量栽培於四川。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