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肉桂
    別名

    肉桂別名

    菌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牡桂、紫桂、桂皮、桂、官桂、肉桂心
    主治

    肉桂主治

    目赤腫痛,脾虛惡食,濕泄瀉, 腹中冷痛,欬逆結氣。
    功效與作用

    肉桂功效與作用

    補命門相火之衰,益陽消陰,治冷沉寒,發汗,疏通血脈,宣導百藥,去營衛風寒,表虛自汗,抑肝風,扶脾土,補勞明目,通經墮胎。峻補氣血,強化體能,健胃整腸,溫中逐寒,對身體虛弱及年長者有補養效果,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抵抗力。
    用途分類

    肉桂用途分類

    溫裏藥
    用法與用量

    肉桂用法與用量

    內服:1~5克,不宜久煎。去粗皮用(其毒在皮)。
    禁忌

    肉桂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裡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肉桂的基原

    樟科(Lauraceae)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L.) J.Presl之乾燥樹皮。

    肉桂的拉丁生藥名

    Cinnamomi Cortex

    肉桂的英文名

    Cinnamon Bark

    肉桂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甘,性大熱,歸腎經,歸脾經,歸心經,歸肝經

    肉桂的化學成分

    桂皮醛(trans-Cinnamaldehyde)。

    肉桂的性狀

    1. 出嶺南桂州者為良,色紫肉厚,味辛甘者為肉桂。去裏外皮,當中心者為桂心,枝上嫩皮為桂皮。
    2. 圓筒形或半圓筒形之捲曲皮片,厚1~3毫米。外面灰棕色或棕色,內面棕色或淡紅棕色。具強烈之芳香,味香辛而略澀。粉末黃棕色或紅棕色。

    肉桂的藥用部位

    乾燥樹皮。

    肉桂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剝取,去除雜質及粗皮後陰乾,用時搗碎。
    2. 儲藏:置密蓋容器內,於乾燥之冷處貯之。

    肉桂的產地

    栽培於沙土或山地。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