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葉

石南葉
    別名

    石南葉別名

    石楠葉、風藥、欒茶
    主治

    石南葉主治

    風濕麻痺疼痛,頭風頭痛,風疹(德國麻疹),腳膝痿弱,腎虛腰痛,陽痿,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
    功效與作用

    石南葉功效與作用

    散風,堅腎,補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止癢,益肝腎。為治腎虛腳弱風痺之重要藥材。
    用途分類

    石南葉用途分類

    祛濕藥(祛風濕)、祛風濕藥(祛風濕強筋骨藥)
    用法與用量

    石南葉用法與用量

    內服:4.5~9克,炙用。煎湯;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吹鼻。
    禁忌

    石南葉使用禁忌

    婦人不可久服,令思男。 陰虛火旺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石南葉的基原

    薔薇科(Rosaceae)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atifolia (Desf.) Kalkman之乾燥葉。

    石南葉的拉丁生藥名

    Photiniae Folium

    石南葉的英文名

    Chinese Photinia Leaf

    石南葉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苦,性平,歸肝經,歸腎經

    石南葉的化學成分

    櫻花苷(Sakuranin)。

    石南葉的性狀

    紅棕或暗棕色革質長圓形,長6~13公分,寬2~5公分,葉緣有細密尖銳鋸齒。無臭,味苦而澀。粉末黃綠色。

    石南葉的藥用部位

    乾燥葉。

    石南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以夏、秋季採收者為佳,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石南葉的產地

    生於海拔1000~2500公尺的雜木林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