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

雞骨草
    別名

    雞骨草別名

    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假牛甘子、紅母雞草、豬腰草、黃食草、小葉龍鱗草
    主治

    雞骨草主治

    風濕骨痛,跌打瘀血內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腹部累積過多體液),胃痛,小便刺痛,蛇咬傷,黃疸。
    功效與作用

    雞骨草功效與作用

    消炎解毒,清鬱熱,舒肝,和脾,續折傷,止痛,保肝。
    用途分類

    雞骨草用途分類

    祛濕藥(利水滲濕)、利水滲濕藥(利濕退黃藥)
    用法與用量

    雞骨草用法與用量

    內服:15~30克,煎服。
    禁忌

    雞骨草使用禁忌

    虛寒體弱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雞骨草的基原

    豆科(Leguminosae)植物廣州相思子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 (Hance) Verdc.之去除果莢之乾燥全草。

    雞骨草的拉丁生藥名

    Abri Herba

    雞骨草的英文名

    Abrus Herb

    雞骨草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微苦,性涼,歸肝經,歸胃經

    雞骨草的化學成分

    相思子鹼(Abrine)。

    雞骨草的性狀

    根灰棕色圓錐形,直徑0.5~1.5公分。莖灰棕色~紫褐色,長50~100公分,直徑約0.2公分。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圓形,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粉末灰綠色。

    雞骨草的藥用部位

    去除果莢之乾燥全草。

    雞骨草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去除莢果(種子有毒不能入藥,用時須把豆莢摘除。)及雜質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雞骨草的產地

    生於山地或曠野灌木林邊。分布於廣東、廣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