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

黑大豆
    別名
    黑大豆別名
    黑豆、櫓豆、烏豆、枝仔豆、冬豆子
    主治
    黑大豆主治
    水腫脹滿,風毒腳氣(足癬,香港腳),黃疸浮腫,風痺筋攣,產後風痙,口噤,癰腫瘡毒,頭暈目眩,體虛多汗,腎虛腰痛,水腫尿少,手足麻木,藥物、食物中毒。
    功效與作用
    黑大豆功效與作用
    補腎鎮心,益精明目,利水下氣,散熱袪風,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搗塗一切腫毒,煮食稀痘瘡。
    用途分類
    黑大豆用途分類
    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藥)
    用法與用量
    黑大豆用法與用量
    內服:9~30克。外用:適量,煎湯洗患部。
    禁忌
    黑大豆使用禁忌
    脾虛腹脹、腸滑泄瀉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可使用,對孕婦有益處,不可過量。
    黑大豆的基原
    豆科(Leguminosae)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之黑色乾燥種子。
    黑大豆的拉丁生藥名
    Semen Sojae Atricolor
    黑大豆的英文名
    Soybean
    黑大豆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經,歸腎經
    黑大豆的化學成分
    大豆苷(Daidzein)、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
    黑大豆的性狀
    1. 緊小者良。
    2. 黑色或灰黑色略扁橢圓形,直徑5~9毫米。種皮內表面灰黃色。種臍淡黃白色長橢圓形,子葉黃綠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黑大豆的藥用部位
    黑色乾燥種子。
    黑大豆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晒乾後碾碎果殼打下種子,去除雜質。
    黑大豆的產地
    生於海拔150~2650公尺潮濕的田邊、園邊、溝旁、河岸、湖邊、沼澤、草甸、沿海和島嶼向陽的矮灌木叢或蘆葦叢中,稀見於沿河岸疏林下。除新疆、青海和海南外,栽培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