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

白附子
    別名

    白附子別名

    禹白附、牛奶白附、雞心白附
    主治

    白附子主治

    心痛血痺,諸風冷氣,中風失音,陰下濕癢,口眼歪斜,偏、正頭痛,破傷風,瘰癧(頸部淋巴結結核)痰核,毒蛇咬傷。
    功效與作用

    白附子功效與作用

    引藥勢上行,治面上百病,補肝虛,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鎮靜,抗驚厥,抗發炎,抑菌,催吐,抗結核桿菌。
    用途分類

    白附子用途分類

    祛痰藥(溫化寒痰藥)
    用法與用量

    白附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3~6克,水煎服。外用:新鮮藥材適量,搗爛敷膏;或研末以酒調敷患部。
    禁忌

    白附子使用禁忌

    血虛生風、內熱生驚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白附子的中藥方劑

    犀角升麻湯正容湯牽正散玉真散

    白附子的基原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獨角蓮Typhonium giganteum Engl.之乾燥塊莖。

    白附子的拉丁生藥名

    Typhonii Rhizoma

    白附子的英文名

    Giant Typhonium Tuber

    白附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有毒,歸胃經,歸肝經

    白附子的化學成分

    β-谷固醇(β-Sitosterol)、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白附子膽鹼。

    白附子的性狀

    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公分,直徑1~3公分。表面白色至黃白色,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麻辣刺舌。

    白附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塊莖。

    白附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去除鬚根及外皮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蟲蛀。

    白附子的產地

    生於林下或山澗陰濕地;也有栽培。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山西。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