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白芥子
    別名

    白芥子別名

    辣菜子、白罌粟
    主治

    白芥子主治

    欬嗽反胃,腳氣(足癬,香港腳),筋骨諸病,咳嗽,痰多清稀,胸脅滿悉作痛,筋骨疼痛,神經痛,腫毒,關節麻木疼痛。
    功效與作用

    白芥子功效與作用

    通行經絡,溫中開胃,發汗散寒,溫化寒痰,利氣豁痰,消腫止痛。
    用途分類

    白芥子用途分類

    祛痰藥(溫化寒痰藥)
    用法與用量

    白芥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忌

    白芥子使用禁忌

    久嗽肺虛人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白芥子的中藥方劑

    三子養親湯控涎丹散偏湯陽和湯

    白芥子的基原

    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之乾燥成熟種子。

    白芥子的拉丁生藥名

    Sinapis Albae Semen

    白芥子的英文名

    White Mustard Seed

    白芥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性溫,歸肺經

    白芥子的化學成分

    芥子鹼(Sinapine)。

    白芥子的性狀

    灰白色或黃白色光滑圓球形,直徑1~2.5毫米。無臭,味微辛辣。粉末淡棕色。

    白芥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白芥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末秋初果實成熟變黃時摘下果實,晒乾後打下種子,去除雜質。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白芥子的產地

    主產於安徽、河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