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

荸薺
    別名

    荸薺別名

    鳧茈、葃菇、水芋、烏芋、烏茨、葧臍、黑山棱、地栗、鐵葧臍、馬蹄、紅慈菇、馬薯、地梨、苾薺
    主治

    荸薺主治

    喉嚨腫痛,痰熱咳嗽,五種噎膈,消渴黃疸,血證蠱毒,誤吞銅。
    功效與作用

    荸薺功效與作用

    清熱生津化痰,益氣安中,開胃消食,明耳目,除胸中實熱。
    用途分類

    荸薺用途分類

    祛痰藥(清化熱痰藥)
    用法與用量

    荸薺用法與用量

    內服:球莖2~4個,搗汁服。
    禁忌

    荸薺使用禁忌

    虛寒及血虛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荸薺的中藥方劑

    五汁飲

    荸薺的基原

    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荸薺Eleocharis dulcis (Burm.f.) Trin.ex Henschel之球莖。

    荸薺的拉丁生藥名

    Eleocharis tuberosa

    荸薺的英文名

    Waternut corm

    荸薺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微寒,歸肺經,歸胃經

    荸薺的化學成分

    維生素A、B、C、E、胡蘿蔔素(Carotene)。

    荸薺的性狀

    紫褐色或黃褐色圓球形,剖面白色。氣微,味甜。以個大、肥嫩者為佳。

    荸薺的藥用部位

    球莖。

    荸薺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冬季採挖,洗淨泥土,新鮮使用或風乾。

    荸薺的產地

    栽植於水田中。栽培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