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紫菀
    別名

    紫菀別名

    紫苑、青菀、辮紫苑、軟紫苑、返魂草根
    主治

    紫菀主治

    寒熱結氣,欬逆上氣,欬吐膿血,肺經虛熱,慢性咳嗽,肺痛,血痰,血勞。
    功效與作用

    紫菀功效與作用

    潤肺下氣,補虛調中,消痰止渴,開喉痺,取惡涎,抗結核,抗菌,抗癌,溶血,利尿,對特定菌種具強效抑制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
    用途分類

    紫菀用途分類

    祛痰藥(止咳平喘藥)
    用法與用量

    紫菀用法與用量

    內服:5~11.5克,水煎服;潤肺宜蜜炙用。
    本草備要:去頭鬚,蜜水浸焙用。
    禁忌

    紫菀使用禁忌

    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獨用。有實熱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紫菀的中藥方劑

    秦艽扶羸湯五味子湯補肺湯紫菀湯止嗽散射干麻黃湯

    紫菀的基原

    菊科(Compositae)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之乾燥根及根莖。

    紫菀的拉丁生藥名

    Asteris Radix Et Rhizoma

    紫菀的英文名

    Tatarian Aster Root and Rhizome

    紫菀的性味與歸經

    味辛,味苦,性溫,歸肺經

    紫菀的化學成分

    紫菀酮(Shionone)。

    紫菀的性狀

    1. 根作節,紫色潤軟者良。
    2. 根莖灰棕色不規則塊狀,根長3~15公分,紫紅色或灰紅色編成辮子狀。氣微香,味甜、微苦。粉末黃棕色。

    紫菀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及根莖。

    紫菀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挖,去除有節的根莖和泥沙,編成辮狀晒乾或直接晒乾。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蟲蛀。

    紫菀的產地

    生於山坡、草地、河邊。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陝西、甘肅、青海。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