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別名

    茶別名

    苦茶、檟、荼、茗、荈、苦瑹、蔎、臘茶、茶芽、芽茶、細茶、酪奴
    主治

    茶主治

    頭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煩口渴,食積痰滯。
    功效與作用

    茶功效與作用

    利大小便,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醒昏睡。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
    用途分類

    茶用途分類

    消導藥
    用法與用量

    茶用法與用量

    內服:3~10克。外用:適量,研末,加麻油調敷患部。
    禁忌

    茶使用禁忌

    多飲消脂,寒胃。酒後飲茶,引入膀胱腎經,患瘕疝水腫,空心亦忌之。失眠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茶的中藥方劑

    香芎散清涼散辛夷散滋腎明目湯三黃石膏湯五虎湯蒼耳散蒼耳散

    茶的基原

    山茶科(Theaceae)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之乾燥嫩葉或嫩芽。

    茶的英文名

    Tea Leaf

    茶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甘,性微寒,歸心經,歸肺經,歸胃經,歸肝經,歸脾經,歸腎經

    茶的化學成分

    咖啡因(Caffeine)、可可豆鹼(Theobromine)、茶鹼(Theophylline)、黃瞟呤(Xanthine)、兒茶素(Catechin)。

    茶的性狀

    1. 陳細者良,粗者損人。
    2. 葉片被針形~長橢圓形,長1.5~4公分,寬0.5~1.5公分,被柔毛。氣微弱而清香,味苦澀。

    茶的藥用部位

    乾燥嫩葉或嫩芽。

    茶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培育3年即可采葉,4~6月採春茶及夏茶,進行全發酵、半發酵、不發酵。
    2. 儲藏:置乾燥處,乾燥密封容器保存,防潮、防黴。

    茶的產地

    栽培於長江流域以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