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

烏梅
    別名

    烏梅別名

    梅實、熏梅、桔梅肉
    主治

    烏梅主治

    久欬瀉痢,瘴瘧,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安蚘厥,去黑痣,蝕惡肉,崩漏(月經不正常,大量出血或持續出血不停)下血。
    功效與作用

    烏梅功效與作用

    歛肺濇腸,涌痰消腫。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保護腸胃,化痰,抗疲勞,抗衰老,抗輻射,促進膽汁分泌。
    用途分類

    烏梅用途分類

    收澀藥(斂肺澀腸藥)
    用法與用量

    烏梅用法與用量

    內服:6~12g。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
    本草備要:青梅薰黑為烏梅,鹽漬為白梅。
    禁忌

    烏梅使用禁忌

    表邪未解者禁用;內有實邪者慎用。不宜多食。多食損齒傷筋。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烏梅的中藥方劑

    玉泉丸枯痔散鐵笛丸安蛔湯椒梅湯柴前梅連散秦艽鼈甲散烏梅丸九仙散常山飲

    烏梅的基原

    薔薇科(Rosaceae)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old) Siebold et Zucc.之乾燥近成熟果實經燻焙加工而成。

    烏梅的拉丁生藥名

    Mume Fructus

    烏梅的英文名

    Dark Plum Fruit

    烏梅的性味與歸經

    味酸,味澀,性平,歸肝經,歸脾經,歸肺經,歸大腸經

    烏梅的化學成分

    檸檬酸(Citric acid)。

    烏梅的性狀

    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5~3公分。表面棕黑色~烏黑色,果核橢圓形棕黃色,種子扁卵形淡黃色。具焦酸氣,味極酸而澀。粉末棕黑色。

    烏梅的藥用部位

    乾燥近成熟果實。

    烏梅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5~6月果青黃色時採收,按大小分別以40℃左右炕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後燜2~3天至變成黑色。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烏梅的產地

    主產於浙江、福建、雲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