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五味子
    別名

    五味子別名

    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北五味
    主治

    五味子主治

    虛寒喘咳,久瀉久痢,自汗盜汗,遺精(精液自動流出體外),口乾。
    功效與作用

    五味子功效與作用

    收斂肺氣,滋腎水,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濇精,退熱歛汗,止嘔住瀉,除煩渴,消水腫,解酒毒,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固澀,鎮咳,祛痰,抗潰瘍,抗菌。
    用途分類

    五味子用途分類

    收澀藥(斂肺澀腸藥)
    用法與用量

    五味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1.5~7.5克。煎湯;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摻;或煎水洗。
    本草備要:入滋補藥蜜浸蒸,入勞嗽藥生用,俱捶碎核。
    禁忌

    五味子使用禁忌

    嗽初起,脈數,有實火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五味子的基原

    苦木科(Simarubaceae)植物臭椿樗樹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之乾燥根皮、莖皮。

    五味子的拉丁生藥名

    Schisandrae Fructus

    五味子的英文名

    Schisandra Fruit

    五味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酸,味甘,性溫,歸肺經,歸心經,歸腎經

    五味子的化學成分

    五味子素(Schizandrin)。

    五味子的性狀

    1. 北產紫黑者良。
    2. 北五味子:不規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毫米。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種子腎形棕黃色。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微苦。
    3. 南五味子: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毫米。表面棕紅色~暗棕色。種子腎形棕黃色。果肉氣微,味微酸。
    4. 粉末暗紫色。

    五味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果實。

    五味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晒乾或蒸後晒乾,去除果梗和雜質。
    2. 儲藏:冷藏或置陰涼乾燥處,防黴。

    五味子的產地

    生於山坡雜木林下,常纏繞在其他植物上。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