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

白頭翁
    別名

    白頭翁別名

    老翁須、白頭公、白頭翁草、野丈人、胡王使者
    主治

    白頭翁主治

    阿米巴痢疾(腹瀉),大便有膿血,肛門灼熱,血痔,鼻衄(流鼻血),咽腫齒痛,溫瘧寒熱,齒痛骨痛,禿瘡,疝瘕,明目,消疣,原蟲性痢疾(腹瀉)。
    功效與作用

    白頭翁功效與作用

    堅腎,涼血,止痢,解毒,清熱,鎮靜,鎮痛,抗滴蟲。
    用途分類

    白頭翁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清熱涼血藥)
    用法與用量

    白頭翁用法與用量

    內服:9~15克,煎湯;或入丸、散。
    禁忌

    白頭翁使用禁忌

    虛寒瀉痢者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白頭翁的中藥方劑

    白頭翁湯

    白頭翁的基原

    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之乾燥根。

    白頭翁的拉丁生藥名

    Pulsatillae Radix

    白頭翁的英文名

    Chinese Pulsatilla Root

    白頭翁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寒,歸胃經,歸大腸經

    白頭翁的化學成分

    白頭翁皂苷B4(Pulsatilla saponin B4)、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白頭翁素(Anemonin)。

    白頭翁的性狀

    長圓柱形或圓錐形,稍彎曲,長5~20公分,直徑0.4~2公分,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澀。粉末灰黃白色。

    白頭翁的藥用部位

    乾燥根。

    白頭翁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4~6月或8~9月挖採,去除葉、花莖和鬚根,保留根頭白色茸毛,去淨泥土後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白頭翁的產地

    生於山野、山坡及田野間,向陽處。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