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

敗醬
    別名

    敗醬別名

    敗醬草、黃花敗醬、苦菜、豆豉草、觀音菜
    主治

    敗醬主治

    癰腫,內癰。闌尾炎,痢疾(腹瀉),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
    功效與作用

    敗醬功效與作用

    解毒,排膿,行經破血,改善肝功能,對特定菌種具強效抑制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
    用途分類

    敗醬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解毒藥)
    用法與用量

    敗醬用法與用量

    內服:3~15克,煎湯服用。外用:新鮮藥材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敗醬使用禁忌

    脾胃虛弱慎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方劑

    處方內有敗醬的中藥方劑

    薏苡附子敗醬散

    敗醬的基原

    敗醬科(Valerianaceae)植物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 Juss.之乾燥全草。

    敗醬的拉丁生藥名

    Patriniae Herba

    敗醬的英文名

    Patrinia Herb

    敗醬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平,歸肝經,歸胃經,歸大腸經

    敗醬的化學成分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敗醬烯(Patrinene)、異敗醬烯(Isopatrinene)、黃花敗醬皂苷(Scabiosides)。

    敗醬的性狀

    多年生草本。細長地下莖橫走,具特殊臭味。根莖圓柱型,外表暗棕色,斷面中心多為中空。整株氣特異,味微苦。橢圓形葉分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棕綠色葉片呈對生葉。花為聚繖圓錐花序頂生,黃色小花。具特殊氣味,味道微苦。

    敗醬的藥用部位

    乾燥全草。

    敗醬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季開花前採挖,晒到半乾後紮成束再陰乾。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黴、防蟲蛀。

    敗醬的產地

    生於山坡林下、路邊、水溝旁。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和海南島外,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