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

竹瀝
    別名

    竹瀝別名

    竹汁、淡竹瀝、竹油
    主治

    竹瀝主治

    中風口噤,痰迷大熱,風痙顛狂,煩悶,消渴,血虛自汗,驚風,癲癇,破傷風。
    功效與作用

    竹瀝功效與作用

    消風降火,潤燥行痰,補陰清火,利竅明目,鎮咳,祛痰。
    用途分類

    竹瀝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瀉火藥)
    用法與用量

    竹瀝用法與用量

    內服:30~60克,沖服;或入丸劑;或熬膏。外用:適量,調敷;或點眼。
    禁忌

    竹瀝使用禁忌

    寒胃滑腸,有寒濕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
    方劑

    處方內有竹瀝的中藥方劑

    菖蒲鬱金湯除濕蠲痺湯

    竹瀝的基原

    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ckl.Ex Lindl.)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l et Rendle等之莖經火烤後所流出的液汁。

    竹瀝的拉丁生藥名

    Bambusae Succus

    竹瀝的英文名

    Bomboo Juice

    竹瀝的性味與歸經

    味甘,性寒,歸心經,歸肝經,歸肺經

    竹瀝的化學成分

    胺基酸、水楊酸(Salicylic acid)、微量元素。

    竹瀝的性狀

    1. 竹類甚多,淡竹肉薄,節間有粉,多汁而甘最良,董竹堅而節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葉大,筍味苦,入藥,惟此三種,功用略同。
    2. 青黃色或黃棕色的透明液體。具竹香氣,味微甜。

    竹瀝的藥用部位

    禾本科植物淡竹之莖的液汁。

    竹瀝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鮮竹竿截成30~50公分長段,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間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竹瀝的產地

    栽植於庭園。分布於山東、河南、長江流域以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