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青葙子
    別名

    青葙子別名

    草決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野雞冠花子
    主治

    青葙子主治

    肝臟熱毒衝眼,視物昏花,肝炎眩暈,赤障,青盲,翳腫,惡瘡疥瘙,下部蟲露瘡。
    功效與作用

    青葙子功效與作用

    去風熱,益腦髓,明耳目,鎮肝,堅筋骨,去風寒濕痺,降眼壓,降壓,抑菌。
    用途分類

    青葙子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瀉火藥)
    用法與用量

    青葙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9~15克,煎湯。
    禁忌

    青葙子使用禁忌

    肝虛目疾不宜單用,瞳孔散大、青光眼患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青葙子的基原

    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之乾燥成熟種子。

    青葙子的拉丁生藥名

    Celosiae Semen

    青葙子的英文名

    Feather Cockscomb Seed

    青葙子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經

    青葙子的化學成分

    青葙子油脂。

    青葙子的性狀

    黑色或紅黑色扁圓形,直徑1~1.5毫米,厚約0.5毫米,斷面白色,氣微,味淡。粉末黑灰色。

    青葙子的藥用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

    青葙子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8~10月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晒乾,搓出種子,去除雜質,晒乾。
    2. 儲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青葙子的產地

    生於荒野路旁、山溝、河灘、沙丘等疏鬆土壤上,也有栽培。分布於中國。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