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秦皮
    別名

    秦皮別名

    蠟樹皮、秦白皮、梣皮
    主治

    秦皮主治

    熱痢,目赤腫痛,目疾,驚癲,崩帶下(女性私密處流出白帶)痢。
    功效與作用

    秦皮功效與作用

    補肝膽而平腎,補下焦,益精有子,清熱燥濕,收澀,明目,抗菌,抗發炎,鎮痛,止咳,祛痰,平喘。
    用途分類

    秦皮用途分類

    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用法與用量

    秦皮用法與用量

    內服: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洗患部。
    禁忌

    秦皮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方劑

    處方內有秦皮的中藥方劑

    白頭翁湯

    秦皮的基原

    木犀科(Oleaceae)植物苦櫪白蠟樹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葉白蠟樹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蠟樹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之乾燥枝皮或幹皮。

    秦皮的拉丁生藥名

    Fraxini Cortex

    秦皮的英文名

    Ash Bark

    秦皮的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澀,性寒,歸肝經,歸膽經,歸大腸經

    秦皮的化學成分

    秦皮苷(fraxin)、秦皮甲素(Aesculin)、秦皮乙素(Aesculetin)。

    秦皮的性狀

    1. 出西土,皮有白點,漬水碧色,書紙不脫者真。
    2. 枝皮捲筒狀或槽狀,長10~60公分,厚1.5~3毫米。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內表面黃白色或棕色,斷面黃白色易成層剝離。幹皮長條狀塊片,厚3~6毫米。氣微,味苦。粉末淡黃白色。

    秦皮的藥用部位

    乾燥枝皮或幹皮。

    秦皮的儲藏法

    1. 採收加工:春、秋季剝取,晒乾。
    2. 儲藏:置通風乾燥處。

    秦皮的產地

    生於山坡路邊或林中。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