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失眠問題不容忽視!藥師教你如何安全使用安眠藥,避免成癮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如果你有長期失眠問題,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提醒,應該尋找失眠的根本原因並改善生活習慣。若症狀持續1個月以上,最好及早就醫。雖然安眠藥能短期改善睡眠,但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成癮及副作用,長期服用更可能干擾正常睡眠。遵循醫師指示,逐步減量,確保安全。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強調,引起失眠原因眾多,建議從尋找失眠原因、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做起。若是每星期至少有3天以上出現睡眠不佳、難以入睡、睡眠中斷、早醒,且持續1個月以上者,最好主動就醫,因為長期失眠會影響生活品質,造成疲乏、頭腦不清、精神不振、影響注意力、發生意外事件,同時增加身體及精神疾病的發生機率。


有失眠問題的話,須經醫師評估之後,才可使用安眠藥。舉例來說,若是更年期所造成的失眠,應積極治療,避免荷爾蒙不足引起其他症狀;如果有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應與醫師討論如何在3~4個月內,安全且逐漸減量,才能夠減少戒斷症狀。

安眠藥常見的副作用

包括隔天嗜睡、恍惚,甚至是夢遊、頭痛、肌肉酸痛、便秘、口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反彈性失眠、睡眠不穩定。服用期間須預防跌倒,避免駕車或從事操作機械等工作;如有出現藥物生理依賴性、記憶力減退、反應力下降,最好盡速回診告知醫師,自行貿然停藥,可能導致焦慮、厭食、抽搐等症狀。

安眠藥成癮,恐有害身心健康

安眠藥被歸類為鎮靜催眠藥,用於治療失眠及其他睡眠障礙以誘導睡眠,過量服用安眠藥會帶來不良的副作用,可能持續數小時或造成永久性損害。趙順榮觀察發現,有部分民眾常覺得助眠藥物無效,自行改一次多顆或一次多種的劑量,容易在無形間對藥物產生依賴、甚至成癮,進而出現耐藥性、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或其他戒斷症狀。


如果確實發生安眠藥過量的狀況,可能會過度嗜睡、出現意料之外如醉酒般的行為,以及食慾減退、腹痛、便秘,呼吸不規律等現象。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安眠藥,反而會干擾睡眠,因此,避免對安眠藥產生身體或情緒依賴,最佳的方法是遵循醫師指示,並在適當時機以漸進式減量方式停止服用該藥。

查看原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