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孩子發育遲緩,及早治療是關鍵!國健署推出「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有助篩檢分流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健康醫療網

如果您的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徵兆,及早診斷和接受早期療育至關重要。然而,等待評估和資源常讓早療變成「晚療」。好消息是,隨著國健署推出的新「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政策,這一情況有望改變。這項政策旨在優化篩檢和分流流程,減少等待時間,並確保孩子能夠更快獲得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了解如何利用這項政策,讓孩子的發展得到最有效的支持。

若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傾向,及早診斷並接受早期療育,將是孩子日後發展相當重要的關鍵。不過常有家長表示,要接受早療評估、資源(治療、課程)等往往需要等待很久,讓早療都變「晚療」了。

不過馬偕紀念醫院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表示,7月國健署推出的新政策「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加入後,應該漸漸就不會有早療變晚療的情形了。

1原因使早療變晚療 篩檢分流有助緩解塞車問題

過去會有早療變晚療的情況,陳慧如主任認為,主要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可能有疑似遲緩就需要做聯合評估,全往早療聯評中心跑,讓早療聯評中心的門診要做篩檢又要評估哪些個案需要進入聯合評估,導致整個過程從門診端起就大塞車。

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個案都需要進行聯合評估,陳慧如主任提到,臨床上會評估孩子的遲緩程度、需求度等,有些孩子比較沒有那麼嚴重,或者是單一遲緩,其實在門診這邊就可以診斷評估並提供相關資訊及衛教,或是安排療育治療,如果是比較複雜遲緩的個案需要進入聯合評估,聯評中心才會進一步安排。

而國健署公布「7月起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的政策,陳慧如主任認為,這樣的制度主要就是希望去做初步的分級、分流,讓基層醫師來做篩檢這件事,若篩檢出來有異狀,才會進入聯評中心門診做初評,而聯評中心會再評估哪些個案需要進入開案聯評的流程。

而且透過篩檢,家長在第一線就可以得到相關資訊及資源,不需要等到聯評才知道該如何協助孩子。

醫院端、政策端逐步優化 家長端也需「這些」改變

早療從篩檢、評估到療育,整個流程正在漸漸優化中,不過陳慧如主任指出,由於新的篩檢政策7月才剛開始上路,而且很多地方還是沒有把分流做得很好,聯評這邊的分流也還有一點亂,所以現在還是會有塞車的情況,民眾可能會遇到篩檢結果出來後,需要去掛聯合評估的初評門診,卻連第一關都掛不進去的情況。

國健署也在今年再擴大補助全國10家兒童發展聯評重點中心,提高評估量能及可近性,預估可服務達4萬人。陳慧如主任表示,這些重點聯評中心開設的初評門診量會比較多,建議民眾如果有初評需求,但其他醫療院所又掛不進去的話可以看看這些重點聯評中心。

不過除了醫院、政策端外,陳慧如主任認為,家長端也需要做改變,有些民眾可能還停留在過去「有疑似遲緩就一定要聯評」的觀念中,這樣的觀念需要慢慢被導正,而且所謂的「早療介入」不是只有復健治療,早期的介入也包含家長、老師等,家長在家中幫孩子引導也是復健治療,尤其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家長介入是最重要的。

像馬偕紀念醫院其實就花了許多資源開設課程,這些課程不是與孩子一對一的療育,反而是開設給家長,教家長如何引導、協助等。陳慧如主任表示,根據馬偕早療中心統計,純粹受家庭環境問題影響、只需家長引導就能跟上其他孩子的個案約有1/4-1/3,這樣的個案還不少,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主要是因為「3C育兒」的關係,而這也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查看原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