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地震後常常莫名焦慮和緊張嗎?可能是地震後遺症!若有這1症狀,建議就醫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近期台灣頻繁地震讓不少人產生地震後遺症。從花蓮強震到近期餘震,焦慮和緊張成為常見反應。本文深入探討地震後壓力症候群(PTSD),揭示其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並提供應對方法。了解地震後心理影響,及早尋求專業協助,重拾安心生活。

43日規模7.2的花蓮強震以及427日凌晨發生規模6.1的有感地震以來,大大小小的餘震不斷。據統計,這些餘震大約有1000多次,從全球地震3D即時直播圖「Earthquake 3D Live」可以看出,台灣地震頻率遠遠超過地球上的其他地區,就像是一座摩天大樓般的矗立著,這個現象也引起不少網友討論,直說這真的是讓世界看見台灣。

大小餘震不斷發生,讓人感覺心慌慌,有些人甚至產生幻覺,明明沒有地震,卻一直感覺在搖,有人則是以為自己頭暈,這些現象都讓人感覺相當不安、很焦慮,更擔心未來還會有餘震發生。

每次地震後過,不免讓平靜安全的生活,泛起了不安的感受,有些人會覺得心情緊繃、緊張,擔心又會再次地震;也可能變得對環境較為敏感,比較嚴重的人,甚至還會有失眠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地震後可能的反應。

什麼是地震後遺症?

台安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陳長聖表示,當人們在面對天災時,真的是有很大的壓力,而人體在壓力下本來就會有很多身心反應,包括焦慮、緊張、身體不舒服、腸胃道不適,甚至感覺胸口悶悶等反應,也有可能晚上睡不著失眠,所以在地震過後一個月之內,都有可能產生這些急性壓力的症狀。

如果這些不適症狀、擔心、害怕沒有特別影響到工作、生活,而且可以告訴自己,因為地震的關係,讓自己受到衝擊,所以會出現這些正常的壓力反應,那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而且影響到工作的表現、生活常規,甚至有些人過去的創傷經驗被喚起來,不管是失眠、焦慮,或是容易生氣,不但影響自己的生活,甚至影響到家庭,就要趕緊來找身心科醫師,尋求專業的意見和幫助。

心理影響生理,尋求專業協助

陳長聖指出,人類的生理和心理是會互相影響的,心身科也就是專門研究這一門學問的科別。人類在壓力下,腦袋的邊緣系統,也就是情感的中樞,包括恐懼、害怕、緊張和焦慮等情緒會被活躍起來,當邊緣系統活躍之後,腦袋的杏仁核會啟動一系列的反應,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這是人體很重要的能量平衡的神經來源。

由於腸胃道、胸腔中的呼吸系統以及心臟周邊,皆有許多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因此,當我們緊張的時候,心跳會加快、呼吸也會變得急促,害怕的時候,腸胃便會快速蠕動,甚至會有想吐的感覺。舉例來說,有很多面臨大考的學生們,在考前會有呼吸不順、拉肚子的狀況,所以,像腸躁症狀在壓力下是很常見;而當身體這些不適狀況去看內科檢查沒問題但症狀卻持續時,就可能是因為心理影響生理,而要到身心科去尋求幫助和治療。

重現反應是PTSD經典表現

陳長聖進一步說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在醫學上的定義比較嚴謹,這類創傷通常是親身經歷生離死別,或親眼目睹生離死別的畫面或事件,或自己有生命被威脅的感覺等狀況,例如在地震當中,人們可能經歷失去家園、家人或朋友、生活環境的破壞等,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心理創傷。

發生這類心理創傷之後,人體有幾種不同的反應,首先可能會有焦慮、心情不好,甚至變得憂鬱等狀況發生。還有夜晚會經常做惡夢,而且夢境會連結到當時的創傷經驗。再者,可能會出現回憶重現反應(flashback),也就是腦袋明明沒有特別去回想或回憶,但當時的創傷景,例如看到山崩地裂、房子倒塌,甚至是聞到屍臭等感官經驗,沒有刻意去回想,卻像是投影片一直在腦中播放,這種重現反應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非常經典的一種表現。

另外,也可能會有迴避或逃避行為,例如原本每天外出購物的主婦、得去工作的上班族,路上因為「觸景傷情」,刻意避開某個場景,避免勾起創傷回憶。

若上述這樣的狀況長達超過一個月,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就有可能被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跟憂鬱症有關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以包含憂鬱情緒,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經典特徵,例如夜晚作惡夢、白天一直回想的回憶重現反應(flashback)、身體出現許多警醒相關的壓力反應等,特別是這些反應會連結至特定的心理創傷事件,這也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憂鬱症最大的不同之處。

 

查看原文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