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噁心、嘔吐、腹瀉、腹部絞痛恐因病毒感染?!少了「這動作」為病毒遭侵襲關鍵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陳建安醫師
案例:『95歲陳奶奶,因腹瀉五天不止並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至急診求治,糞便檢驗及培養證實為輪狀病毒及沙門氏菌感染,經過住院矯正脫水及抗生素治療,順利出院返家,後續門診追蹤已無大礙。』

什麼是腸胃炎?

急性腸胃炎,顧名思義,指的是胃或是小腸、大腸急性的發炎。一般我們會先區分是感染性腸胃炎或是非感染性腸胃炎,臨床上以感染性腸胃炎為主,感染性腸胃炎又可以分為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又以病毒性腸胃炎為大宗。
病毒性腸胃炎常見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的感染。臺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冬天,但一整年都可能會發生。根據疾病管制署近期的資料統計,今(111)年單周(2月20日至2月26日)因急性腸胃炎症狀至急、門診就診累計高達11萬人次。
陳建安醫師指出: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改變民眾就醫習慣,小病至醫學中心急診的就醫趨勢明顯減少,去(110)年4月至今(111)年1月因急性腸胃炎至急診求治的人次都未超過500人次,然而今(111)年2月急性腸胃炎至急診就醫卻高達572人次,3月也為528人次,數據顯示仍沒有明顯減緩趨勢,除了每年冬季好發病毒性腸胃炎外,推測其原因可能跟民眾只使用酒精乾洗手而疏於用肥皂濕洗手的習慣有關。
細菌性腸胃炎常見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空腸曲狀桿菌等,症狀通常比較嚴重,常常需要住院治療。病毒性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的臨床大同小異急性腸胃炎常見噁心、嘔吐、腹瀉、腹部絞痛或是腹脹等胃腸道症狀。病毒性腸胃炎通常症狀較輕微,除了胃腸道症狀外,往往合併一些胃腸道以外的症狀,如:肌肉痠痛、全身倦怠無力,甚至會有輕微發燒情況。而細菌性腸胃炎症狀通常比較侷限在腸胃道,病情也較為嚴重,糞便甚至會出現血絲黏液狀,容易出現高燒、發冷顫等情形,糞便檢查常會有潛血反應及白血球,但兩者並不是二分法,一些病人因病毒性腸胃炎持續時間過久,腸胃道會變得比較脆弱,也可能導致腸胃道的常在菌株跑到血液之中,續發為細菌型腸胃炎。

腸胃炎沒有特效藥!正確洗手很重要!

多數的急性腸胃炎是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治療原則首要防止脫水和電解質流失,症狀輕微可以從口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水,市售的運動飲料建議以1:1的方式跟溫水稀釋使用,若脫水嚴重可能需要住院施行點滴治療。其飲食清淡不須刻意禁食,如果吃得下,建議攝取一些好消化的食物如稀飯、吐司、蒸蛋等,避免太油膩、高纖及刺激性的食物。細菌性的腸胃炎則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應由專業的醫師評估。
腸胃炎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經由受病原體污染的手,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感染,亦可經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播。因此民眾進食、備食或如廁後務必正確洗手;烹製菜餚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水產品;出入公共場所及清理消毒病人之排泄物或嘔吐物時,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受病人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及乾式洗手液對於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效果不佳,民眾洗手一定要加強用肥皂濕洗手!

推薦閱讀:
醫師_陳建安
陳建安
醫師
簡介
•現職: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
•專長:胃鏡、大腸鏡、內視鏡息肉切除、逆流性食道炎、消化道潰瘍、消化系癌症早期診斷、肝炎、慢性B型、C型肝炎及肝硬化治療、膽胰道疾病、內科、整合醫學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