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培養孩子多元能力該怎麼做?專家建議,親子共讀把握3原則,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聞稿仁愛院區 復健科 潘子儀 語言治療師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能開啟寶寶對世界的想像力,因此,每天晚上撥出時間與孩子一同閱讀繪本,成為例行工作。但有人困惑,每天的親子共讀時間,對孩子的具體幫助是什麼呢?共讀時該注意什麼事項才能讓孩子更有所體悟?
探索繪本世界,培養孩子多元能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潘子儀表示,繪本不只是形式上的閱讀,還能成為幼兒了解日常生活經驗的工具,亦可藉由繪本的故事提升孩子情緒控制及社會互動的能力。

透過繪本中的角色,讓孩子將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帶著孩子去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出現了什麼情緒?以及如何去解決?因此,透過繪本孩子能夠獲得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累積不同的經驗。

潘子儀進一步說明,不僅如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培養美感以及刺激孩子的創造力及想像力。

親子共讀,增進親子關係最佳良方

潘子儀指出,親子共讀繪本已被證實是增進親子關係、強化親子對話的最佳方法,甚至在胎兒五個月大聽覺器官開始發育時,爸媽便可以開始藉由朗讀,讓腹中的孩子聽故事。

出生後,在孩子0~3歲腦部快速發育時期,便可以開始讓寶寶接觸故事書及閱讀。每個階段會有些許不同的共讀技巧,但在共讀的過程裏頭,我們培養孩子喜歡書、喜歡聽故事,進而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事物,開始學習口語表達。

除此之外,繪本共讀還能幫助孩子建立早期讀寫萌發的能力。所謂「早期讀寫萌發」,指的是孩子在真正出現讀及寫的能力之前,需要發展出來的相關能力,像是「如何讀一本書」、「音韻覺識」、「印刷字體和塗鴉的辨識能力」、「文字慣用用法」、「字形的知識」等,這些都是屬於幼兒時期讀寫萌發的範圍。

潘子儀說,研究發現,對書本的喜愛及閱讀的熟悉感,在孩子日後就學的學習表現會優於同齡孩子,其中,又以閱讀理解能力、語文、數學、科學等各領域表現最為明顯。

3T原則共讀小技巧,創造豐富語言環境

在共讀的技巧中,除了被廣泛運用的「對話式共讀」外,潘子儀更分享了一項重要技巧,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博士所提出的「3T原則」,只要簡單地練習,就能更有效地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3T原則」,包括共情關注(Tune In)、多說一點(Talk More)、輪流說話(Take Turns)。然而此原則不侷限於繪本共讀時,亦可延伸到許多日常生活中,例如:遊戲活動、日常對話、用餐時間等,只要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皆能運用。

第一個T  共情關注

潘子儀說明,家長跟隨孩子正在專注的事物,維持兩人之間在同一個「頻道」,並回應孩子的帶領,擴展延伸相關內容。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跟隨孩子的注意,而非要孩子跟隨家長。

第二個T  多說一點

不光是話語數量,話語類型和說的方式,更是重要。家長可多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實況報導孩子正在做的事、少用代名詞多用具體的名詞,或是幫助孩子擴展、延伸他們不夠完整的句子。

例如:當孩子說「貓咪,魚魚」,家長可以擴展為「對阿,貓咪在吃魚魚」;如果年紀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擴展為「貓咪在吃大大的魚」,或是「貓咪在吃黑色的魚」等,提供孩子更完整、更豐富的內容。

第3個T  輪流說話

潘子儀發現,許多父母在陪孩子看繪本時,多數只有「父母讀」給孩子聽,而非「共讀」,孩子因此少了許多練習描述事情或表達的機會。

就像小時候,老師上課時,在台上奮力講解,卻缺乏與學生交流、互動,台下學生很容易恍神、分心,甚至睡著。小朋友也是一樣,不妨多創造機會並邀請孩子參與對話,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

潘子儀解釋,讓孩子參與對話的方式有很多,善用五個WH問句是不錯的方法之一,像是問孩子:這是甚麼啊?這是誰?在哪裡?怎麼了?甚麼時候?為什麼?都是不錯的問答方式。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