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加護病房後症候群」 建構一張全人急重症治療網

「加護病房後症候群」 建構一張全人急重症治療網_圖1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責任編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北醫有幸在臺灣近年的急重症醫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八仙塵暴、復興航空內湖空難、北捷爆炸案等重大安全事件,無役不與,在第一時間的救援、與後續醫療照護上,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而在急重症醫療的體系中,加護病房與「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Psychosis/syndrome)」是醫療人員,甚至一般大眾都熟悉的。因為病人身體疾病嚴重、藥物治療複雜、長時間與家屬親友隔離、加護病房缺少日夜節律調控等諸多複雜因素,導致大腦無法承受身體與心理壓力,而造成急性意識混亂、伴隨其他認知功能異常(如:幻覺、認知功能失調等)、行為混亂與病程變化起伏不定等急性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另外,也可以用「譫妄」稱之。據文獻指出,在加護病房中,約有30~50%的病人經歷過「譫妄」的現象。治療上需要盡速把生理病因矯正,適時做到行為控制與病人安全,大多能順利治癒。

然而,另一種醫療狀況,近年來也慢慢的被標定出來,就是所謂的「加護病房後症候群(PICS, 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包括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與身體障礙等層面。臨床資料顯示,住過加護病房的人,出院後一年內約有50%的人無法返回工作單位;有12~43%有焦慮症、10~30%有憂鬱症、甚至超過50%的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疼痛、感染、代謝異常、呼吸衰竭、呼吸器使用、藥物、肌肉萎縮、鎮定劑的使用,都是可能的原因。除了病人本人,家屬因為陪伴或目睹病人的嚴重病情,也可能經歷不等程度的精神困擾。

最弔詭的現象是,因為「加護病房後症候群」並非在出加護病房後立即出現,有的可能晚至半年內才出現症狀,會讓人難以聯想與先前的加護病房的經驗有關,往往造成診斷與治療的延宕。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身心症狀的衝擊、維持滿意的生活品質,應該是醫療服務要達成的目標之一。精神醫學需要在整體急重症醫療中,妥善發揮自己的功能,才能讓這個全人急重症治療網更加完善。

「加護病房後症候群」 建構一張全人急重症治療網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