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喘不停 竟是肺高壓上身!三個月內運動能力快速變差 應就醫檢查

喘不停 竟是肺高壓上身!三個月內運動能力快速變差 應就醫檢查_圖1

作者/馬偕紀念醫院院訊 編輯部 諮詢專家/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 蘇正煌、馬偕紀念醫院肺高壓介入醫學主任 吳懿哲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馬偕紀念醫院院訊》

家住四樓的50歲吳女士,過去身體硬朗,但三年前開始爬樓梯開始容易喘,到市場買菜提東西也覺得快喘不過氣來,後來從一樓到二樓都成問題,久而久之變得不想出門,經就醫診斷為肺高壓(PH)中的慢性栓塞性肺高壓(CTEPH),接受手術後,易喘的問題解決仍有限,吳女士態度一度十分消極,但經醫師鼓勵後配合服藥,目前病情穩定,已成功擺脫呼吸器,心情也變得開朗許多。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蘇正煌表示,肺動脈高壓一般是因為其他疾病所誘發的併發症,但原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則是因為肺臟動脈內皮細胞產生異常變化,導致肺臟動脈血壓升高,心臟為了將血液成功運送到肺,則需要用更高的壓力才能輸送,心臟在長期的運作壓力下,增加了心肺衰變發生的機會。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罹患率約百萬分之2至3,粗估全台罹病人口約700名,平均年齡約30-50歲,女性略多於男性,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

肺高壓(簡稱PH)是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與次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統稱。許多病人過去因為喘而被當成氣喘治療,當喘的症狀愈來愈嚴重時,才會轉診到心臟內科或胸腔科,也因為如此,平均一位病人的平均確診時間長達二年。

馬偕紀念醫院肺高壓介入醫學主任吳懿哲表示,大約七成患者經轉診時已經是「連坐著都在喘」,生活需家人隨時照料,病人情緒普遍低落,且治療意願十分消極。對此,吳懿哲表示,肺高壓雖然是複雜度極高的疾病,但透過問診及安排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及X光等非侵入性檢查,就可以做初步的篩檢,對於高度懷疑的病人則需要做右心導管才能做最終的診斷。

目前已有不錯的治療方式,鼓勵病人勇敢面對配合治療。有感於此,馬偕紀念醫院已在心臟科開設「肺高壓特別門診」,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個別化的治療照護,此外,也將成立「肺高壓病友會」,並舉辦命名活動,以凝聚病友間的情感並建立彼此加油分享的平台。

「活著就有希望!」吳懿哲說,目前肺高壓之藥物治療已能明顯看出患者心臟功能的改善,五年存活率由原本的不到3成提高至6-8成,且新藥的研究發展日新月異,未來肺高壓可望變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一般,雖然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但屬於可控制的慢性病,希望病人擺脫悲觀,並與醫師配合正向而積極的治療,以改善生活品質。

由於肺高壓臨床表現很容易被忽略,吳懿哲提醒,民眾若在三個月內持續出現易喘症狀或運動能力突然快速下降,例如原本可輕易爬上三層或四層樓的人,突然爬到二層樓就會很喘時,就應該提高警覺,需儘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與治療,將有助於疾病的預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