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嚼食檳榔的族群有高比例的精神病患與慢性腎病患

嚼食檳榔的族群有高比例的精神病患與慢性腎病患_圖1

作者/林毅敦醫師

    檳榔子(俗稱菁仔)含有高量檳榔生物鹼,其成分複雜,包括檳榔素、檳榔鹼、多酚化合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檳榔素(Arecoline),是一種副交感神經作用劑,在一般劑量下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縮小、心跳減低、刺激唾液分泌且有興奮、保暖效果,不少人喜歡工作時或天氣寒冷時嚼食檳榔提神,然而,在高劑量下則會作用在肌肉及中樞神經,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表現出動作遲緩的現象。檳榔素在肝臟中代謝會轉變成檳榔鹼(Arecaidine),檳榔鹼沒有副交感神經作用劑的效果,一般劑量對動物的行動無影響,但高劑量則有鎮靜的效果。

    從去年(2018)一篇台灣學者發表的大規模跨國研究結果1已經證實,嚼食檳榔是會成癮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民眾在無需提神的情況下,仍然想嚼食檳榔。同年,有整合多篇文獻的統合分析2顯示,嚼食檳榔與非嚼食的族群相比,竟有高達1.44倍的機會容易罹患慢性腎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另一篇世代追蹤研究3結果也顯示,有嚼食檳榔的人竟有約1.8倍的機會容易罹患相關精神疾患(common mental disorders),也許與攝入過多檳榔素/鹼有相關,而且嚼食檳榔的族群也有比較高比例的高三酸甘油酯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這樣的結果再再顯示,檳榔裡的多項檳榔生物鹼除了已知是一級致癌物之外,還包含更多傷害人體的附加作用,爾後引起的精神或器質性疾病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十大死因中,癌症位居死因之首,而口腔癌與食道癌分別位居第五與第九名,這個統計結果與國人嚼食檳榔、飲酒與抽菸的習慣密不可分,唯有不嚼食檳榔、戒除菸癮與減少飲酒,遠離致癌物才是預防癌症最重要的關鍵步驟,同時保持的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定期篩檢,戒菸可以有相關衛教與藥物輔助來減少菸癮,戒檳榔有熱心的衛教師教導如何戒治,同時定期接受國健署提供的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篩檢,絕對不要逞一時之慾,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參考資料:

1.        Association of DSM-5 Betel-Quid Use Disorder With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 in 6 Betel-Quid Endemic Asian Populations, Lee CH, Ko AM, Yang FM, Hung CC, Warnakulasuriya S, Ibrahim SO, Zain RB, Ko YC, JAMA Psychiatry. 2018 Mar 1;75(3):261-269.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7.4307

2.        Betel nut chewing and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Wang M, Yu SY, Lv ZT, Yao Y. Int Urol Nephrol. 2018 Jun;50(6):1097-110

3.        Areca nut chewing is associated with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Lin TY, Chang HC, Hsu KH,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8 Apr;53(4):393-401. doi: 10.1007/s00127-017-1460-3. Epub 2017 Nov 15.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