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復健科醫師揭露!別讓五十肩讓人生卡關秘訣

復健科醫師揭露!別讓五十肩讓人生卡關秘訣_圖1

報導/黃慧玫

肩膀疼痛無力、手無法抬高,甚至無法自行穿脫上衣、內衣扣不到等狀況,通常大家都會直覺反應:「我是不是有了五十肩」!事實上,並非所有肩關節疼痛都是五十肩引起,因此,唯有徹底了解五十肩,才能知曉是否五十肩已上身。

關心國人健康不遺餘力的國家網路醫藥(KingNet) 與臺安醫院,及積極推廣健康運動觀念的台灣運彩共同舉辦「遠離痠痛,從正確運動開始-肩痛卡卡!別讓五十肩讓你的人生卡關」講座。

現場邀請臺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醫師,針對五十肩發生原因?其症狀有哪些?罹患該怎麼辦?深入剖析,並提出治療與預防見解;現場更邀請物理治療師鍾詩偉示範,如何藉由簡易運動遠離五十肩。

鍾佩珍主任表示,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凝肩、沾黏性肩關節滑囊炎,它不是五十歲者的專利,而是好發於五十歲,而五十歲前、後的中老年人都有可能罹患此症。

五十肩的症狀恰如其名,是因肩關節發炎、攣縮而沾黏住,進行前舉、內旋、外旋等,會牽動損傷的關節囊,於動作至受限角度時即會感到疼痛,因此,舉手痛、穿脫衣痛、梳洗頭也痛,連睡覺時翻身拉到肩關節都痛醒

肩膀由骨骼、韌帶、肌腱和肌肉組成,連結手臂和軀幹;肩關節由鎖骨、肩胛骨和肱骨三塊骨骼組成。肩膀有兩個關節:肩鎖關節和盂肱關節(肩關節),而五十肩即發生於俗稱肩關節的盂肱關節

肩關節連接肩胛骨和肱骨,是全身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但它就像個淺盆,穩定度不好,需要仰賴旋轉肌群群和韌帶輔助維持穩定度,及關節囊、滑液囊負責潤滑關節。

鍾佩珍主任提及,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相連結的,像肩胛骨與鎖骨形成關節;鎖骨與肋骨形成關節;肋骨又與胸骨、脊柱連結,當任何一環有所病變都會影響肩關節活動與疼痛,導致其該活動時卻不能動或不敢動,致使五十肩發生。

而肩關節依賴著旋轉肌群與韌帶輔助維持穩定度,旋轉肌群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並與胸大肌等協同作用,讓肩膀可做出各種動作,而肩膀周邊肌群和韌帶的健康也與是否罹患五十肩息息相關。

她進一步說明,這也是為何乳房開過刀者特別容易患上五十肩的主要原因,因為乳房與胸大肌連結,若開刀造成肌肉損傷而疼痛,患者會因為動就痛,而不敢活動,最終導致肩關節沾黏而動彈不得。

五十肩的發生,與平常的肩關節的使用方式也脫不了干係!空姐需高舉雙手擺放行李、媽媽每天勤奮掃拖地加曬衣、爺奶年紀大還久抱幼童等;及肩膀周邊因外傷、開刀,導致有段時間無法活動者都是五十肩的高危險族群。

錯誤的使用肩關節,可能導致肌腱炎、長骨刺、神經受損等,都可能引起肩膀疼痛,人在疼痛的狀況下,必然會減少活動機會,進而導致五十肩。「最重要的是,先找出疼痛原因,不拖延治療,怕疼而不動,最後,就真的動不了」。

要注意的是,帶狀性皰疹也常與五十肩混淆。

曾有患者因肩背疼痛就診,主訴可能患有五十肩,一翻開衣服檢視即確診為帶狀皰疹,經過用藥後,疼痛不藥而癒;也有患者因五十肩疼痛,無法好好入睡而免疫力下降,致使帶狀皰疹上身,這才願意認真治療五十肩。

鍾佩珍呼籲,「活動」是預防、治療五十肩的主要關鍵。但,活動指的是「運動」,而非「勞動」。許多人經確診為五十肩後,卻選擇用勞動作為運動方式,反而使疾病惡化,得不償失!

建議家中的各種勞動,可用替代方式進行或選擇性執行,如買台掃地機器人替換傳統的吸塵器與掃把,還可順便拖地;將曬衣架換成可電動下拉至肩膀處,別再單手高舉掛衣;而有了年紀就多出去運動,別勉強在家照顧孫子等等。

此外,五十肩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若懷疑自己可能患有五十肩,可試著以下自我檢測。

肩關節活動範圍共有六方向:前屈(180)、外展(180)、後伸(45~60)、外旋轉(90)、內旋轉(90)、內收(45~50)簡單的判別方式是,可試著做上述的的六個動作,如有動作無法做到,建議尋求復健科醫師診斷。

鍾佩珍主任提醒,肩關節的每日工作量極大,需要好好保養才能用得更久。平時應減少拿提重物,舉物過肩的動作也應少做,而雙腳直立時彎腰或扭動身體取物,也都可能導致傷害發生,不可不慎!

最後,物理治療師鍾詩偉更現場帶著聽眾們動動身體,一起進行了簡易的肩關節運動,讓現場聽眾獲益良多。他提醒,為了減少傷害發生,務必謹記,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固定維持。

鍾詩偉表示,五十肩患者可依據狀況增加運動次數、時間與幅度,切記,五十肩並非不可逆的疾病,只要配合復健,大多數人仍有機會可恢復成健康的肩關節功能喔!

鐘擺運動

1.準備一張穩固的椅子,背前頃,單手抓住椅背。

2.運動手握住啞鈴或寶特瓶,自然下垂。

3.先小幅度擺動,再慢慢增加擺盪幅度;之後,轉圍繞小圈,再加大圈幅度。

3.之後換邊進行,每天可進行5~10次。

Tips:肩膀要放鬆,藉由啞鈴重量拉鬆攣縮的關節囊。

攀牆運動

1.面對牆壁站立,運動手扶牆。

2.接著用手指沿著牆壁往上爬,爬到最高後,維持5秒鐘,手滑下來休息。

3.之後換邊進行,每天可進行5~10次。

Tips:也可進行側面攀牆運動,可增加關節靈活度。

毛巾運動

1.左手拿一條長毛巾,將右手往後背到腰際之處,而左手從肩膀往後伸,並將毛巾往下放,讓右手抓住另一頭。

2.左手帶動用力往上拉,直至右手肩膀感覺緊,維持5秒,再放鬆。

3.之後換邊進行,左右邊為一回合,每天可進行5~10次。

Tips:可拉鬆攣縮的關節囊。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