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孩子早熟非好事 慎防性早熟

孩子早熟非好事 慎防性早熟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 謝秀盈

9歲半的萱萱從小體型偏胖,與父母常以速食解決三餐,這兩年萱萱食慾大增,體重增加8kg,身高也抽高了15公分,上個月媽媽發現萱萱的內褲出現暗紅色分泌物,才驚覺已經初經來潮,趕快帶她至醫院求診。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謝秀盈診斷發現,萱萱乳房明顯發育,也出現腋毛和陰毛,進一步安排抽血、腦部核磁共振、超音波和骨齡檢查後,確定是特發性性早熟,給予藥物治療後發育狀況得到控制。

孩子成長那些症狀得注意

謝秀盈表示,兒童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女孩的單側或雙側乳頭會摸到硬塊甚至感覺痛,接著胃口會變好、快速抽高,胸部發育兩年至兩年半後初經來潮;男孩則是陰囊開始下垂、睪丸變大,但通常不易被察覺,通常直到變聲、長鬍或急速長高,家長才會發現孩子邁入青春期。

不同國家、人種的發育狀況各異,進入青春期不一定,而台灣女孩約8~13歲、男孩9~14歲進入青春期。若女孩在8歲前乳房發育或10歲前初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睪丸變大,家長就要特別注意,表示孩子已經「性早熟」。

有國際統計數據顯示,性早熟的男女比例約為120,女孩性早熟的發生率為男孩的5~10倍,近年來,性早熟人數有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的趨勢。約9成患有性早熟女孩屬於特發性,即原因不明;75左右的患有性早熟的男性,可找到病理性原因,如腦病變導致。

性早熟之分類

性早熟依發生原因可分為中樞型(真性)和周邊型(假性),其中,以中樞型較為常見。

中樞型性早熟

由於腦部的下視丘和腦下垂體提早活化,促使性腺成熟並刺激雌激素或睪固酮分泌,讓身體出現第二性徵。少數是因為腦部病變,如惡性腦瘤、腦部感染或其他良性腫瘤等造成;大多數則是腦部正常,查不出任何原因,因此稱為特發性性早熟。

謝秀盈解釋,中樞型性早熟的女孩有9成是特發性性早熟,男孩卻有5成左右是腦部腫瘤所引起,罹癌機率高,務必提高警覺。

周邊型性早熟

是指腦下垂體並未活化啟動,而是周邊性腺體出現問題,造成男性或女性荷爾蒙過度分泌造成第二性徵的發育,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或睪丸腫瘤等疾患。

謝秀盈提醒,另外攝取過多含有性荷爾蒙的食品、藥品或保健品,也會促使青春期發育。

早熟判定方式有哪些

懷疑孩子性早熟,如何判定呢?謝秀盈表示,第一步會安排性釋素刺激檢查檢測性荷爾蒙和照X光檢測骨齡,區分中樞型或周邊型性早熟,評估生長板空間。進一步安排骨盆腔超音波、核磁共振,再依中樞型或周邊型給予不同治療。若排除了病理性(腫瘤)引發性早熟的可能性,可考慮施打促性腺激素釋放素類似劑,降低性荷爾蒙的濃度,抑制第二性徵的發育,同時減緩骨齡的超前,改善孩童的成人身高。

性早熟是誰惹得禍

另外,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也是很重要的!環境荷爾蒙含量高的食物,如雞皮、雞屁股、雞脖子、蜂王漿、山藥、進補或保健食品(四物湯、滴雞精等)都要避開。而人體脂肪細胞也會刺激腦下垂體活化及性腺發育,孩童應避免攝取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以免體重過重或肥胖。並減少環境塑化劑之曝露,如成人化妝品(含兒童指甲油)、有色素香料的沐浴乳和乳液等,以及用塑膠製品盛裝熱食,都應該避免。

身心健康兼顧才是最佳治療

謝秀盈指出,兒童在青春期之前每年平均生長4~6公分,一旦進入青春期,性荷爾蒙的分泌會刺激骨骼以2~3倍的速度生長。越早出現青春期性徵,越早關閉生長板,若沒接受治療,可能會比原本應有的成人身高短少5公分以上。

提醒家長,若女孩不到8歲、男孩不到9歲,就出現性早熟徵兆或身高快速長高,或孩子過於肥胖,都應該盡快到小兒科遺傳內分泌門診檢查,透過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爭取更多生長板空間讓孩童成長。

而面對性早熟的孩子更需要關心的是心理調適,性早熟使孩童的外觀提早改變,可能會受同儕嘲笑而產生心理壓力,女孩也會因為月事提早來潮而感到不知所措與困擾。因此,幫助孩子建立良好心理建設,提供最佳的溫暖與支持,絕對有助於維持寶貝的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性早熟除了對身高造成影響外,還會造成生活適應的問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