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遲緩兒早療,把握3歲前黃金期療效佳

北市發展遲緩兒童進行早期療育訓練人次數大減了8%(1萬846人次)!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尤其是在嬰兒出生後的前6年是嬰幼兒腦部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階段。在此關鍵期,若嬰幼兒未受到良好的照顧及教育,嬰幼兒的腦部發展將會受到阻礙,依據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北市0~6歲以下兒童總人口數從102年18萬1,684人提高至104年19萬3,390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資料顯示,遲緩兒之發生率可能為6%~8%),推估臺北市疑似為發展遲緩兒童之人數也應增加,急需儘早進行評估與治療,然而依據北市衛生局委託醫院進行評估鑑定結果發現,確診為發展遲緩兒童從102年為2,250人,104年為2,172人,減少3%(78人),且進行早期療育訓練之療育人次數從102年12萬2,642人次,至104年11萬1,796人次,大減了8%(1萬846人次),顯現家長對早期療育的重視仍需強化。

圖片來源:by Witthaya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現今仍有許多家長覺得小孩子有異狀時,怕孩子被貼上「發展遲緩」之標籤,而不敢面對現實,或是還有「大雞慢啼」長大就會正常的錯誤心態,而不帶孩子前往檢查,但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一旦喪失3歲前的黃金療育時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依據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以生命故事敘說方式,研究分析陪伴三名障礙子女走過早期療育階段的母親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建議,結果發現,第1:因為對遲緩的疾病不瞭解,讓障礙兒童的家長承受莫大的心理壓力,並忍受旁人之異樣的眼光;第2:醫療衛生系統是家長最早接觸到障礙兒童的場所,應確實負起篩檢、通報、評估鑑定及治療等責任,以利後續相關服務之介入;第3:障礙兒童的家長成功調適的經驗,應變成早期療育推動的另一個重要資源,透過經驗分享,以減少摸索和嘗試的時間,有鑑於此,早期發現、早期鑑定、早期治療」是治療發展遲緩兒童的不二法則。

減輕及改善遲緩的現象,從早期療育訓練開始!

早期療育訓練是一項人性化、主動且專業性整合的服務,透過不同之專業,如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福利服務及專業諮詢等整合介入,除協助兒童本身的發展外,亦對其家庭提供必要之支持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楊翠芬主任呼籲,0~6歲前是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而3歲以前更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之時,因此,北市衛生局呼籲確診為發展遲緩兒童之家長,請儘快協助孩子至本市早療合約醫院進行早期療育服務,以把握早療黃金時期,滿足其每位兒童之特殊需求,以減輕或改善遲緩的現象。

為提供發展遲緩之家長諮詢及辦理所有申請事項,北市依早期療育權責,設立單一窗口供家長諮詢,相關資訊可洽詢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電話:1999轉7083)、各早療合約醫院(如表1)或上網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eirrc.health.gov.tw/)及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之臺北市早療綜合服務網站(https://www.eirrc.gov.taipei)查詢。
另北市衛生局提供發展遲緩兒居家療育需注意的六大原則,讓父母依循,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安排兒童覺得好玩、有趣的遊戲。

二、瞭解兒童的能力,安排符合發展年齡的活動以引起興趣,讓他有成就感。

三、逐漸加入有挑戰性的遊戲,以誘發他的潛能,同時可增加挫折忍受度。

四、活動要多樣化,同類型的活動可以重複2至3次,或者將活動做一些小變化。

五、儘量安排戶外活動,除空氣新鮮外,更可藉由不同的事物,引起學習的興趣。

六、儘量讓孩子生活自理,過多的協助,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本文作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