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直腸癌的放射治療

一. 有「電」有保佑,保命更保「肛」~ 談直腸癌的「術前」同步化學暨放射治療 

隨著高齡化與生活型態轉變,國內罹癌人數不斷攀升,其中大腸直腸癌更是在近幾年攀升為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直腸癌最常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臨床表現常以糞便出血(暗紅色)、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表現。其中的直腸這部分是大腸的最後一段,位置在肛門的上方,它的作用是積累糞便。 
傳統治療直腸癌的方式是直接手術切除,但對於位置較低(離肛門6~7公分以內)的直腸癌,手術切除常常無法保留肛門的括約肌,使得這些病人日後生活必須依靠人工肛門,對生理與心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現今醫療或手術都朝人性化、保留更多功能的趨勢發展,希望讓罹病的病患生活品質提升。以直腸癌為例,若是局部晚期但尚未遠處轉移的直腸癌病人,目前都朝向先給予放射治療併用化學治療之後再手術,這樣可以提高「器官保留手術」的機會,使病患免於受人工肛門之苦,也可以保留病患的性神經、排便和排尿功能。 

像這類的「手術前」輔助療法(術前同步化學暨放射治療),其作用是讓腫瘤體積縮小。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乃是運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照射來破壞癌細胞的技術,有時被俗稱為「電療」,但其實治療當下是沒有感覺的,並不會像字面上那般容易被誤認為治療中有被電到的感覺。而化學治療是一種全身的治療,可用口服及靜脈注射,其目的是抑制腫瘤轉移,或與放射治療合併使用,來增強放射治療的局部效果。 

給予手術前同步化學暨放射治療後,約有六成的病人手術時發現腫瘤明顯縮小,甚至少數的病人會發現其腫瘤完全消失。腫瘤縮小後,開刀的範圍也可以隨之更精準,對於較低位的直腸腫瘤,肛門保留的機會也可以從零提高到五至六成。好處不僅如此,這類的病人比起單純接受開刀的病人來得預後更好,局部復發率更低。 

但是放射治療還是有副作用, 這與照射的範圍內有那些器官有關。骨盆腔內有大小腸、膀胱、子宮及皮膚等器官,所以病人在放射治療的過程中會有輕度腹瀉、頻尿或小便不適、會陰部或肛門直腸疼痛、皮膚紅癢甚至破皮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也和個人體質及所接受的放射治療劑量有關,這些急性副作用在放射治療結束後皆會消失。但需特別提到的是,由於照射的範圍會包含女性的卵巢以及很靠近男性的睪丸,放射治療會使其功能喪失,因此有生育考量的病人,應該事先與醫師溝通研究,以便於治療開始前就採取補救措施。 

一般放射治療療程是一週五天,每天治療10到20分鐘,約需五到六個星期完成整個療程。同步化學暨放射治療之後休息一至兩個月,等放射治療的急性副作用緩解後,就可以安排做手術的切除。 

癌症的治療是一種全方位的治療,需要一個多專科的治療團隊通力合作,直腸癌也是如此。彰化基督教醫院有完整的直腸癌症治療團隊,由腸胃內科、大腸直腸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科別的許多專科醫師及造口師、專科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關懷師與社工師…等共同組成,齊心協力為我們的直腸癌病友服務,相信可以讓我們的直腸癌病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二. 局部晚期直腸癌的術後化學放射治療 --- 電一電真的有卡好 

民間常通俗地把放射治療叫做「電療」,以致於癌症病患初次轉介到放射腫瘤部的門診時,常有人會問:「電的時候會不會痛?」甚至問醫師:「電多少、電多重(的電壓)?」 雖然在這裡口語化地會用到「電」、「電療」、「電一電」的字眼,但是仍然必須澄清、說明,它們指的就是用放射線執行癌症治療的「放射治療」。 

直腸癌相關的化學放射治療可以區分為術前同步化學放射治療與術後化學放射治療,本文的前半段術前同步化學暨放射治療,已為大家介紹這項手術前的治療選擇以及本院大腸直腸癌多專科團隊的治療成效,所以本段文章將主要著墨在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術後化學放射治療。事實上,這兩種治療模式各有其優缺點,多專科團隊的主治醫師會依病患直腸癌的位置、病情,選擇最適當的配套,給予最佳的治療。 

罹患直腸癌的病友術後在甚麼情況下需要電一電?直腸癌因為位於骨盆、中下段直腸管壁多無臟層腹膜覆蓋、它的主要淋巴區可被一個合理的放射治療照野包覆(不像大腸癌淋巴引流較廣且會移動),所以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術後給予放射治療的由來已久。局部晚期直腸癌指的是:1.原發部位腫瘤侵犯太深(腫瘤穿過直腸壁肌肉層、侵犯到臟層腹膜或附近器官)或2.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最新一版的癌症分期系統中,引入腫瘤沉積的概念,當沒有其他淋巴結轉移而腸壁外有腫瘤沉積區塊存在時,依其風險歸為淋巴分期中的N1c,也屬於局部晚期。 

直腸癌病友如果先執行手術切除,術後因為有病理報告可供確立期別與評估局部復發風險,所以可以挑選出前述高風險病人,建議他們接受術後化學放射治療,其中放射治療的給予:每週五天、每天180~200毫葛雷(cGy,放射治療的單位),整個療程約需5~6週。過去有一些臨床試驗針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比較單獨手術與術後加上化學放射治療,結果發現後者局部復發率可由25%下降為10~15%,而整體存活率可由40~50%上升為50~60%。所以,局部晚期直腸癌病友術後接受化療合併放射治療"電一電"真的有卡好! 

以上介紹的是局部晚期直腸癌的術後化學放射治療,至於大腸癌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則以化學治療為主,因為的確多數大腸癌術後不需要放射治療,所以放射治療極少應用在這裡;不過有些位置的大腸癌因為解剖位置的侷限,導致切除時沒有辦法有足夠的安全邊緣,特別又當有相鄰組織、器官沾黏或侵犯時,如果只接受手術切除,局部復發率超過30%,這部分的患者,特別在現在已有成熟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與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GRT)技術的輔助下,給予放射治療應該還是能有幫助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日新月異的放射治療技術,我們已經從過去前、後或兩側對照的簡單二維放射治療技術,到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的普遍使用,再到最近更趨精準的影像導引放射治療,都是為了提高腫瘤控制率與減少正常組織受傷的機會。本院不惜鉅資引進的全功能6D亞瑟刀,其多項功能中的一項就是提供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尤其當這部治療儀併同相關的固定系統與6D治療床一起使用時,的確可以提供病患精準、高品質的影像導引放射治療,所以病友轉介來放射腫瘤部安排放射治療時,對於是否適合使用該治療儀,歡迎諮詢放射腫瘤部的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部腫瘤中心 張東浩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